謠言六:喝酒一定要成為專家
不知從何時開始,品酒師成了一種職業。雖說葡萄酒是舶來品,但在西方主要產酒國,卻并不存在“品酒師”這樣的職業。如果你在朋友的名片上看到xx品酒師的字樣,他可能是想表達他對葡萄酒較有研究。常見的比如“WSET品酒師”。WSET是英國的一家葡萄酒教育機構,全稱是“國際葡萄酒與烈酒基金會”,該基金會在全世界范圍招收學員并組織考試,主要目的是提高葡萄酒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通過考試的學員將獲得一張證書。對于普通消費者,喜歡喝葡萄酒并不一定要有一張這樣的證書證明你會“品酒”。就像我們每個人都吃飯,卻不用成為一名“品飯師”的道理是一樣的。
謠言七:葡萄酒加奶酪能減肥
網上流傳著很多有關葡萄酒和健康相關的帖子,諸如紅酒奶酪幫助減肥,紅酒配洋蔥能治高血壓和糖尿病,更有甚者竟然宣稱:喝葡萄酒可以延長壽命。事實果真如此嗎?大多數持此論調者都會提到“法國悖論”這個詞,所謂法國悖論其實來源于一項研究數據:法國人比美國人在日常飲食中攝入更多的脂肪,但法國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比美國人低將近三分之一,且法國的肥胖人群遠比美國少。該理論通過各項實驗表明,之所以會與這樣截然不同的結果,是因為法國人較常飲用葡萄酒。的確,堅持適量飲用葡萄酒對健康有好處,但指望用葡萄酒代替藥物治療,起到減肥、治病、延年益壽的作用,顯然是不現實的。法國人壽命長、肥胖人群少的另一個原因也和他們的其它的飲食習慣有關:用餐時間較長且專注、兩餐之間很少吃零食、講究食材的新鮮和愉悅的用餐心情等。
謠言八:葡萄酒投資的誤區,酒越老越貴越有投資價值
談到葡萄酒投資,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葡萄酒越貴年份越老越有投資價值。其實不然,葡萄酒投資是個專業領域,常見的投資手段如期酒投資,無論對酒的品質、全球市場知名度和市場需求都有嚴格的要求。滿足這些條件的葡萄酒數量并不多,目前主要以法國波爾多和勃艮第的名莊為主,還有一些美國和澳洲的膜拜酒。國產葡萄酒中還沒有一個符合這樣的條件。建議對葡萄酒投資感興趣的消費者咨詢專業的葡萄酒投資機構。
謠言九:進口葡萄酒成本3歐售價數百
網絡上流傳很廣的一種說法:“一瓶在法國售價為2歐元的葡萄酒,加上運費、保險(放心保)等帶來的0.5歐元成本,然后繳納48.2%的關稅以及報關費用、倉儲費用、運費等,最終成本在3.2歐元左右。市場售價能達到數百元。”以上說法每到逢年過節都會被各大媒體拿出來當反面教材炒作一番。且不論成本3歐售價數百這結論的邏輯關系,在一個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商家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取暴利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上述行為越來越不具備普遍性。一講到進口葡萄酒的利潤就提到上面的計算公式,真的該懷疑這些媒體的公正性了。
謠言十:唐佩里儂發明了香檳
很多葡萄酒書籍在介紹香檳酒的時候,都會提到:“現代香檳的發明者是唐佩里儂,這位盲人修道士無意中發明了香檳酒,并說出‘我品嘗到了天上的星星’這么一句話”。事實上,唐佩里儂的確是生活在17-18世紀香檳地區Hautvillers修道院的一位修道士,他確實為改進起泡酒的瓶中發酵做出了貢獻,但卻并不是香檳的發明者。在他之前,香檳地區已經有人在釀造起泡酒。至于“我品嘗到了天上的星星”這句話則是出現在19世紀香檳酒的印刷廣告上。唐佩里儂發明了香檳這一說法雖然沒有事實根據,但有關他的故事卻廣為流傳,為香檳酒的誕生增加了一些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