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這輛連擋風玻璃都沒有的汽車,臉可要當心了,遇上陣雨,我們決定加大油門,才能不被淋成落湯雞,打在臉上的冰雹更使我們堅定決心將油門踩到底。費力的踏板和手動變速箱在高速下仍能配合完美,發出比剛進入山谷時更狂野的敲擊聲,礦產富饒的小鎮如此缺乏生命力,他們的足球隊或許只能在灰塵中踢球。穿梭在這個萬般孤寂的地帶,你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足球隊確確實實是在灰塵里踢球,更令人吃驚的是,在這里有很多孩子,他們都在那里的一所高中上學。
我們繼續向沙漠更深處進軍,從Barstow旁的旅游勝地Calico Ghost鎮,繼續向南轟鳴,那兒隨處可見倉庫農場,向東到達Ludlow,這是一個位于老66號公路上的小鎮。上世紀70年代,由于修建40號洲際公路,Ludlow被毀壞。如今,就連公路上一塊大的地方也被暴風雨侵蝕,被荒漠袋鼠占領。
從Ludlow出發,我們一路飛奔向東,這條連接芝加哥和洛杉磯的公路也太窄了些,途中還經過了Amboy的未來主義建筑。曾經有段時間,大家覺得66號公路的2個車道已經足夠,畢竟一些大家伙曾經來過,像TinLizzies、Hupmobiles 和Pierce-Arrows都來試過車,那么摩根就更不用多說了,結束一天的駕駛,我不得不承認這款別致的摩根3 Wheeler表現得太棒了。
摩根3 Wheeler 在試車場測試的抓地力為0.74g,就連普銳斯都達到了0.79g。纖弱的后輪確實無法承擔更大的驅動力,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就該把它丟在一旁。踩下油門的瞬間,后輪猛烈加速會導致甩尾,松開你的右腳,情況則有所改善。所以,要學會用油門靈活地控制后輪,不過在高速行駛中,摩根3 Wheeler的后輪就顯得穩定得多。盡管非助力轉向系統挺有趣的,但還是會不可避免地提前鎖死。他的轉彎半徑只有3.2米,靈活地讓人有些抓狂。
在崎嶇的66號公路上行駛,摩根3 Wheeler的雙缸發動機開始發出像手提鉆的聲響,接著發出叮叮叮的金屬聲,一路盤旋在山路上,眼前這幅畫面仿佛早已在H.F.S. Morgan的腦海中勾勒出,105年前他就堅信三輪車能夠獲得成功。
天氣晴朗、炎熱,我倚靠在駕駛艙內,荒蕪的地表上凌亂地生長著一些沙漠灌木,為一些小動物提供了生存的機會。人類和機械在這里顯得有些不合時宜。這時,一輛道路劃線車駛過,我突然意識到,這里早已是人類征服過的土地。同時,我也意識到,摩根的前輪是多么纖細,控制臂也絲毫不遮擋視線——這都使這輛優雅的有些許不完美的摩根看起來物超所值。
有些人已經評價過駕駛摩根3 Wheeler的體驗簡直就像是“在路上飛翔”,這種評價很貼切,但過于簡單了,駕駛3 Wheeler的愉悅不僅包括操控感,同時也被他質樸的精神所感染。摩根的感覺更像是奢侈品,因為它使用其他車都不會采用的材料制造而成。座椅不是柔軟的人造革,或者其他材質,而是用皮革,左氏鎖扣制成。制作精湛的左氏鎖扣帶來超強的體驗感,勝于裝在減震器下面的傳感器,這種傳感器有一個很大的作用就是用腳在后備廂下輕輕一揮就能輕松打開后備廂,更便利的是,3 Wheeler有著很大存儲空間。
多虧有了燃油噴射器和現代化的變速箱——具有5個前進擋和同步器,3 Wheeler不再顯得古板了。它是時間的產物,如果說它是不同時代的靈魂,那如今,與上世紀70年代的運動型轎車比起來,他傳達出了更具現代化的氣息。比如和保時捷最新的Boxster一比,后者在配飾上就顯得有些累贅。
出了蜿蜒的空蕩蕩的66號公路,我開始領悟到一種先鋒精神,正是這種先鋒精神帶領人們走出了這里,追尋新生活。從此心靈得到放逐,內心的平靜不再,此時我才意識到,完美的韻律又有些不和諧的轟鳴聲才是最純凈的寧靜。我謹慎地控制著轉速,連續地使用單一轉速會產生震動,可以震去一些在車身上的浮塵。這款發動機116馬力的功率峰值在5345轉/分時達到,一旦超過4000轉/分,扭矩就會急速下降。如果是在1000轉/分的轉速下工作,發動機就像是彈奏中音吉他發出的顫音——這把中音吉他還得被厚厚的灰塵覆蓋住。在路上,最容易忘記的一點是這輛車獨特的配置,直到后輪不規則地碰撞地面,或者在郊外,載著水和歡快的小孩時產生的沖擊才讓我們意識到,摩根只有一個后輪。
摩根是一家專制的生產商,他保持小規模,并隨時調整大小適應市場,3 Wheeler就表現得相當不錯,在過去兩年產量達到1000輛。追根溯源,摩根早已牢固地筑就了屬于自己無法撼動的成就,逃離大千世界,反而從中受益頗多。摩根不朽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加利福尼亞的繁榮興衰中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