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透露檢測機構名稱
事實上,德州金鑼氨氣泄漏事件致16.175噸肉“污染”一事已經引發消費者擔憂,甚至有消費者請求媒體給予協助。可見,一份合格的檢測報告對于金鑼來說是多么的重要,但是至今,企業的態度卻像是在“捉迷藏”。
鐘蘭安律師向記者表示,金鑼集團如果已經拿到檢測結果,應該在第一時間將結果告訴消費者。如果企業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來證明產品無質量問題的話,是很難讓消費者信服的。
在鐘蘭安看來,第三方的檢測報告是一個證據。“農夫山泉之所以那么理直氣壯,就是因為企業手里握著幾份第三方檢測報告,而金鑼集團如果說自己的產品沒有問題,就應該拿出讓人信服的材料,沒有證據支持是不能打消消費者的疑慮的?!?
既然企業不愿或拿不出有力證據,那么檢測結構的態度呢?對此,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市場部人士曾向記者表示,檢測機構是不會輕易將檢測結果告訴除委托方以外的其他個人和機構的。
另外對于媒體報道的當地消費者懷疑自己食用金鑼“污染”肉一事,陳金山表示,“當地人都不買金鑼的肉制品,他們會去市場購買新鮮肉,這是當地人的習慣,金鑼生產的肉都進了大中城市的冷鮮柜”。
“食品安全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企業在遇到問題時應該擺正姿態,不能存在僥幸心理,更不能讓時間來淡化事件。如果處理不好,對企業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币晃皇称沸袠I分析師表示。(記者 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