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Marc Jacobs改變了今日時尚的面貌,把藝術變成了一種流行。而流行的本質在于其背后擔當推手的強大商業機器,自命清高的藝術對此避之不及。然而,半個多世紀前,Andy Warhol及其同儕,首創波普藝術(Pop Art),把流行符號植入了高端的藝術世界里,從而改變了今日藝術的面貌,把流行變成了一種藝術。Marc Jacobs順延著這一打破商業和藝術間壁壘的天才想法,讓那些頻繁出現在當代藝術館里的波普藝術(Pop Art)作品,也伴隨著Louis Vuitton經典的Monogram圖案,出現在象征著當代消費社會最高成就的Louis Vuitton精品店中,比如Stephen Sprouse的紐約街頭風格涂鴉,村上隆的童趣卡通漫畫,或是Richard Prince的異色世界……Marc Jacobs推動著這些藝術家,荷槍實彈地進入了商業世界。不得不承認,從未接受過任何當代藝術教育的Marc Jacobs確實很像Andy Warhol的精神之子。
誠然,半個世紀以來,無數藝術家都在突破藝術與商業之間的藩籬,并且成果頗豐。然而,仍舊有大量的藝術“精英”,習慣將自己鎖在深閨中,怕與外界的凡塵牽扯上關系,以免玷污了自己的高貴血統。許多大名鼎鼎的畫商和藝術家,更是喜歡在時尚名人面前顯擺自己的藝術知識,讓那些浮夸成風的時尚名人自慚形穢,前者認為他們守護著人類的精神大門,后者對他們而言,只是一些僅懂得穿衣打扮的庸俗貨色。Marc Jacobs雖然經歷過Parsons設計學院的專業訓練,卻并未染指過藝術史,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便一直被這種來自藝術界的“歧視”目光壓抑著,這種待遇讓向來敏感得如小孩一般的他在藝術面前異常戰戰兢兢,在面對那些口吐蓮花的畫商面前謹言慎行,只顧著和助手一個勁交頭接耳。
他曾在接受《Interview》雜志的采訪時說:“藝術家在某種程度上是神啟的。但我自己只是一個時裝設計師,拿一份薪水,整天圍著包包?鞋子和衣服轉,做些需要創意的決斷而已。我并非是受神啟發的。”他的畫家朋友Elizabeth Peyton聽了這番話后,開導他說:“你照樣可以隨心所欲地愛任何東西,你知道,我們也喜歡衣服啊!”
在香港舉辦的“Louis Vuitton:創造的激情”大展現場圖片
最近在香港舉辦的“Louis Vuitton:創造的激情”大展上再見Marc Jacobs,已然出落成可以輕松指點藝術的權力人物,那幢被Louis Vuitton的Monogram包裹起來的建筑內里,無論是Louis Vuitton那些最具創意的時裝和包包,還是一幅幅藝術品,均被Marc Jacobs個人的趣味所縈繞。他在開幕式上激情澎湃地說:“我向來是斗志昂揚的。我喜歡時裝設計,以及時裝中自我表現的一面。”這對于以往那個把自我隱藏在寬衣?眼鏡和蓬亂頭發里的Jacobs而言,是無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