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紡織行業年度品牌會議——中國紡織創新年會走進產業集群的首場峰會在紹興柯橋成功召開。本次峰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和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政府聯合承辦,柯橋區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
本次峰會的主題是“智造引領,產業互聯”,旨在深入分析研究新常態下“互聯網+”對產業經濟的影響及對策,從智能制造、消費市場、時尚創意以及資本和科技的推動作用等角度,共同探討“互聯網+”背景下的紡織行業轉型升級之路。會議受到行業各界的高度重視,共吸引了來自行業協會、地方政府、產業集群、海內外行業企業、新聞媒體的代表近500人參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紹興市柯橋區委書記徐國龍,中共柯橋區委常委、柯橋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金曉明等領導出席了本次峰會。
開幕致辭
——徐國龍 紹興市柯橋區委書記
作為紡織產業集群的優秀標桿,紹興市柯橋區委區政府于2015年開始實施中國輕紡城“三次創業”,加快輕紡市場創新發展,努力建設國際時尚紡織之都,著力打造“時尚柯橋、印象柯橋、幸福柯橋”的國際形象。
致辭中,徐國龍熱情洋溢地介紹了柯橋區紡織產業的發展近況以及戰略布局。他指出柯橋是全國最大的紡織產業基地之一,還擁有中國最大的紡織產品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近年來,柯橋區下定決心加快提升發展紡織產業,打造時尚柯橋,深入實施了“服務興業區”和“工業強區”兩大戰略,推進時尚創意發展,大力推進輕紡城“三次創業”,同步提升實體市場和網上市場,著重推動紡織產品品質、品位、品牌全面提升。
本次峰會是中國紡織創新年會首次進入產業集群,徐國龍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中國紡織創新年會柯橋峰會是探討紡織產業創新發展的高端對話平臺,本次峰會是對柯橋的極大支持。峰會匯聚了業內精英進行資源共享、信息碰撞,將有力推動柯橋紡織產業,加快實現紡織之都向時尚之都轉變,也將有力推動整個紡織產業的創新發展,加快紡織業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升級。
開幕致辭
——夏令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夏令敏指出,智能制造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趨勢,也是我國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紡織行業要抓住產業發展的新機遇,加快融入“互聯網+”行動當中,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紡織服裝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引導紡織服裝企業運用互聯網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
就“互聯網+”對紡織產業的影響,夏令敏認為“互聯網+紡織”發展模式將創造產業新生態,促進紡織業變革;創造新機遇,加速企業轉型升級;創造新思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他強調,紡織行業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互聯網技術應用,強化科技創新的核心作用。重點加強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加快突破技術瓶頸,實現核心技術與裝備自主化,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優勢。
二是,推進兩化融合水平提升,適應市場變化。為了在新的市場格局下獲得持續發展,必須要積極創新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和供應鏈管理,改造傳統制造及流通模式,更好更快適應市場消費變化。利用好信息網絡技術,創新性地開發符合行業特性的網絡營銷平臺。
三是,加強互聯互通,有效提高創新效率。要不斷完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充分總結產業聯盟經驗,進一步強化聯盟創新的市場導向性,企業主體性和利益共同性。
四是,鼓勵萬眾創新,推動中小微企業成長。要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促使大眾創業、草根創新成為行業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形式。要著重完善面向中小微型企業的創新支持與服務體系,提供信息、檢測、試驗、培訓等支撐服務,場地、儀器、專家等資源支持,以及專利保護、技術轉讓、投融資等專業化中介服務,增強中小微型企業創新的服務保障。
開幕致辭
——俞建勇 中國工程院院士
俞建勇指出,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打造智慧紡織是產業面臨的新機遇。我國紡織工業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首先應該從研發智能設備方面入手,進一步研發基于信息化架構下的智能化與數字化高端紡織裝備設計技術平臺,實現產業鏈全過程的數字化智能管理,進而促使我國紡織產業實現智能制造,建設“智能產業化生產線”,通過生產過程的柔性化和智能化,提高勞動生產率、節能降耗水平,建立創新的、高效的、智能的產業化平臺。
同時,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打造數字企業是抓住新機遇的現實選擇。應用信息化技術改造和提升是紡織工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就紡織企業信息化的協同與集成應用水平偏低,管控一體化應用程度不高的現狀,重點是要因行業而異、因需求而異、因發展階段而異,有針對性地推動紡織信息化向縱深發展。
此外,“互聯網+紡織”,擁抱產業變革新趨勢是產業成功轉型的關鍵。作為傳統產業,紡織業要轉型升級,不僅要裝上智能化、數字化的內核,更要展開“互聯網+”的外延。這里的“互聯網+”,可以理解為“互聯網+紡織產業”,即利用互聯網的透明、高效、互動等特征,改造現有紡織產業,提高其既有生產效率乃至創生出新的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