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論壇 互聯網+紡織:機遇與挑戰
互聯網+ 紡織行業轉型升級新引擎
——曹學軍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
根據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的整體趨勢要求,紡織行業應以智能制造為中心,大力推動互聯網應用。
一是強化技術基礎,推動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設備的開發,圍繞智能制造設計的生產裝備智能化,加強自主創新,密切跟蹤信息技術、工業云計算等技術動向,形成互聯網特色應用技術系統,這將是大力推動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的關鍵。
二是加強試點示范,根據紡織服裝不同行業的特點,組織開展個性化定制,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能服務的示范,擴大智能制造在紡織行業的應用推廣面。
三是培育行業服務平臺,提高行業互聯網應用能力,大力培育行業性的系統服務商,提供信息化應用與系統化解決方案,為廣大紡織服裝企業應用互聯網提供服務。
四是實現消費方式的變化,擴大電子商務的應用,支持建立行業性電子商務平臺,鼓勵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優化采購、分銷體系,提高企業經營效率,鼓勵企業用好線上線下渠道,拓展生產經營的新模式、新業務。
五是推動兩化融合標準體系的貫徹實施。2014年,在兩化融合標準體系的國家標準對標試點中,全國有13家紡織行業企業通過了標準測評,未來工信部在推動兩化融合工作中,將制定分領域兩化標準體系的實施指南,開展對標企業的試點,組織推廣試點企業的經驗。
紡織行業科技進步回顧與展望
——彭燕麗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
“十二五”期間,紡織工業在纖維材料、紡織、染整、產業用紡織品、紡織裝備、信息化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截至2014年,“十二五”期間共有16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有557項成果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另有一批成果獲得省部級的科技獎勵。但從整體上來看,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仍然相對薄弱,在可持續發展的紡織原材料,高端及高技術紡織品的創新設計與開發,先進紡織加工技術,生態染整技術以及應用電子、信息、自動化技術改造提升紡織產業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針對以上不足,紡織工業“十三五”紡織科技發展的主要任務將有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紡織纖維材料研發與創新;2、開發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型紗線制備技術和織造技術;3、加快節能環保、清潔染整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4、開展非織造材料及產業用紡織品工程化、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5、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紡織裝備的研發;6、大力發展紡織全流程的信息化集成技術;7、加強紡織應用基礎研究;8、加強重要技術標準研制。
印染智能化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陳志華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
目前,智能化對印染行業的具體作用,主要包括:減少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和穩定性;提高市場反應速度和應變能力。隨著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與互聯網的融合,未來它的作用會越來越大。陳志華用一張金字塔圖形象地描繪了智能化在印染行業的發展現狀。
ERP系統是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它全面集成企業所有資源信息,包括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管理。MES是生產執行管理系統及是ERP和SFC之間的執行層,面向車間生產管理和調度執行。SFC就是現場自動化系統,主要包括工藝參數的自動測控和數字化自動化裝備,面向生產現場的自動化。其中,塔尖的ERP系統為計劃層,側重于軟件和管理的全面性;塔基的SFC系統是現場作業層面的系統,側重于硬件和生產現場;中間的MES系統是一個執行層,側重于硬件和軟件的結合,承上啟下。整個金字塔也就是制造業信息系統,第一層的ERP和第二層的MES結合組成了一個智能管理的系統,MES和SFC組成了智能生產的系統,這兩者的結合,智能管理和智能生產又形成了智能制造最核心的一個部分。
近些年智能生產越來越受到行業的重視,一些企業已經建立了MES企業管理系統,并且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在SFC即現場自動化系統方面,印染行業在工業參數在線采集與自動控制、化學品自動稱量與輸送、工業機器人、以數碼印花和八分色印花為代表的數字化裝備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進步。未來,印染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將為印染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提供了更好的基礎以及更多的可能,通過與互聯網的結合,印染行業又將產生新的活力和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