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一瓶葡萄酒的酒標上見到“Vieille Vigne”的字樣,大體能判斷,這瓶酒的品質上佳,但價格也一定不便宜,它的意思是:老藤。相對于那些樹齡年輕的而言,老藤需經年歲積累,并不易得,因此近些年熱炒老藤葡萄酒之風此起彼伏。
“Vieille Vigne”酒標
當然,老藤葡萄酒受寵,歸根結底還在于其上佳表現:酒香味更為復雜細膩,陳年能力更強,不是常規的清新,而有一種馥郁的礦物質味道,豐富而又深刻。
老藤之惑
百年老藤
鑒于人們對老藤葡萄酒的竭力追捧,不少年輕酒莊也以老藤酒園為噱頭,將其園中不及20年樹齡的葡萄樹稱為老藤。早幾年國內市場曾有過一輪對老藤概念的炒作:譬如云南紅曾經推出過“老樹葡萄酒1968”,即1968年開墾種植的葡萄樹釀制的葡萄酒;香格里拉酒業和龍徽酒業曾經分別推出過70年的老樹葡萄酒和30年、20年、15年樹齡的酒。老藤的概念顯得甚為寬泛,究竟多老才可稱之為老藤,一直莫衷一是。
葡萄酒作家齊仲蟬在其專業著作《葡萄酒平常問》中對老藤概念有這樣的解讀:“因為酒莊新,大多數葡萄藤樹齡才一兩年,那么15年的葡萄樹對它來說確實算老藤了。”“有一些,例如五六十、七八十歲的,這種倒算得上真正的老藤。”關于老藤其實并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根據《巴羅薩老藤綱領》,藤齡在35年以上的葡萄藤可以被稱為‘老藤’,有些類別甚至要求藤齡更老,例如百年老藤。”杰卡斯首席釀酒師伯納·希肯(Bernard Hickin)說。他將老藤比作長者,可靠、平和,始終如一并且具有可預知性:“能結出出色的果實,由它們結出的果實往往能夠釀造出上好的葡萄酒并且能夠完美地展現當地的風土。而新藤則比較活潑、多變,它們也能結出讓人滿意的果實,只不過要更多的努力和培養。”
雖然老藤好酒一瓶難求,但業內也有不同的意見。齊仲蟬認為老藤并不能完全和高品質畫上等號,她在書中說:“波爾多一位天價酒莊的莊主告訴我,他園內有些年紀大的藤結的果實反而用來釀副牌酒。”“此外,有位勃艮第的酒農認為在葡萄藤的幼兒期、青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最好的時候便是青壯年時代。”
追溯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的歷史,世界上的葡萄老藤無論年歲還是數量似乎本應以法國、意大利等老世界產酒國為最,其實不然。在19世紀70年代曾經肆虐全球的葡萄樹根瘤菌像一場瘟疫橫掃了全球葡萄酒業,致使歐洲約2/3的葡萄園顆粒無收,唯有嫁接美國的葡萄藤才能重獲新生,因此歐洲大多數葡萄樹都是蟲病之后重新種植的,只有西班牙托羅等地區的少數葡萄園逃過了那場劫難。與之相比,新世界國家因為沒有經歷過根瘤蚜蟲害那樣覆滅性的侵染,反而留下了上百年的健康老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