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威登是一家法國奢侈品品牌,經營產品包括:“手提包、旅行用品、小型皮具、配飾、成衣、鞋履”等,自入駐我國市場以后也是一直位列于奢侈品行列,深受廣大消費者追捧。即使在近幾年全球經濟大環境并不好的情況下,其銷量還是依舊保持一路高升的狀況。但是他的服務真的值得大家如此厚愛嗎?
奢侈品牌質量問題層出不窮
6月13日,據“1818黃金眼”報道,“杭州徐先生于5月14日在路易威登專賣店花費8450元購買的一雙運動鞋在雨天出行后出現了嚴重掉色的情況,將其襪子和腳趾甲均染為了綠色。”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買鞋送美甲?”、“不用驗了,這質量肯定是正品”等等一系列言論層出不窮。對此路易威登專柜表示,“會將鞋子送去售后檢測,如果存在質量問題會進行賠償。”
事實上,奢侈品大牌出現質量問題早已不是稀奇事了,各大品牌方這般“屢爆不改”的服務態度真的可以讓其長遠的走下去嗎?答案是不止能走下去,還能紅火的走下去,這又是為何?
奢侈品靠什么吸金
首先,“不買對的,只買貴的”似乎已經成為了廣大消費群體對奢侈品的消費定義。各大奢侈品牌通過大量的營銷宣傳向大家傳達它的“高貴象征”的意識,利用人們想要證明自己的心態達成銷售目的。此番“心理效應”不僅養活了眾多奢侈品牌,還造就了不少“潮牌”的發展。同樣的質量,只需要貼上一個“標簽”便可翻上數倍價錢,得到大家的瘋狂追捧。
其次,奢侈品質量跟不上價格的問題,除了品牌方自身的問題以外,最大的原因還是消費者的“高度寵愛”,各大奢侈品牌近幾年的銷售戰績就是最好的證明。即使經濟環境再不好,大家也不會忘記對其進行消費。因為它不僅可以給大家帶來所謂的“財富證明”,還可以將其作為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據了解,自疫情爆發以來,奢侈品的價格已經經歷了多番價格上調。此番行為也是強烈地刺激了大家的購買欲,都想靠著轉手賺上一筆。據考拉海購盤點的《2021年度十款“理財包”》顯示,“2021年漲價幅度最高的CELINE ROMY腋下包,較年初發售價漲幅高達95%。”
此般漲幅用于理財確實可觀。但據二手奢侈品店員描述事實并非如此,大家愿意高價購買的二手產品種類稀少,大多產品的售價也并非大家所想那般。
由此看來,該行為與其說是“理財”倒不如說是奢侈品牌的一種“營銷手段”更為貼切。“衣物鞋包”作為生活中的快消品,本身并不具備投資價值。其虛高的價格背后,不排除是資本運行的可能。
而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群開始進入“冷靜購物”的階段,比起商品帶來的“表面價值”,越發注重“內涵修養”。人們愿意高價購買商品的同時希望得到的也是對應的服務價值,空有品牌效應,把顧客當成“冤大頭”只會把路越走越窄。
最后,如果遇到購買奢侈品的質量不合格的情況又該如何維權?據相關律師建議,如果消費者遇到產品質量相關問題,可以憑借小票、發票等相應購買憑據向當地消費者協會和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要求更換、賠償或者退貨,重則也可以提起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