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5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之中國青年氣候行動
30套中國青年設計師再造衣作品亮相西班牙首都馬德里COP25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國角,由來自東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的2名設計師代表與劍橋大學、東京大學、清華大學等8所高校環境與氣候領域相關專業研究背景的碩士和博士生共同完成了一場“當可持續時尚遇見氣候變化”的特別行動。這場由青年設計師X氣候學者組成學歷最高、最懂氣候變化的中國時尚天團,在COP大會現場引起轟動。
近日在馬德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二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25)雖然歷經波折無果而終,但一場別致的再造衣時裝秀吸引了世界各國參會者駐足觀看,這是中國角“企業氣候行動:時尚氣候創新與青年未來”邊會的特別環節,由中國時尚產業氣候代表團策劃的“衣再造競賽COP秀”,距離2018年12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正式簽署UNFCCC《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正好1年,也為中國氣候談判代表團場館中國角的穩健平實憑添一份靈動的色彩。
“衣再造競賽COP秀”展示的30件作品源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CNTAC-SDG(以下簡稱中紡聯社責辦)、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時尚氣候創新專項基金、勁霸男裝聯合發起“衣再造競賽”,從122名分別來自東華大學、上海杉達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科技學院、北京服裝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在校設計師提供的73套原創再造衣作品選出。這些作品力求運用舊衣的特性選擇相應的技法表現色彩和紋樣效果制成新衣,推廣舊衣回收、環保等可持續理念,同時展現中國當代青年設計師的可持續時尚思想。
最為有趣的是,這場秀的模特們來自“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GAUC”以及“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YCAN”合作組建的COP25-GAUC青年代表團,這樣一群全球各大高校環境或氣候領域的青年學者,穿上中國青年設計師的作品,讓衣再造從誕生,到演繹到傳播,形成了可持續時尚與氣候青年行動的歷史性鏈接!
一、 “衣再造”喚醒舊衣的新生
據估算,中國每年產生廢舊紡織品約超過2000萬噸,一類是來自消費前工業加工領域的邊角料等,基本得到再利用,另一類閑散在居民手中的大量廢舊衣物和紡織品,回收利用率尚不足15%。大多數廢舊衣物由于缺乏合理的回收和再利用渠道,被當做垃圾填埋和焚燒,既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又污染了環境。同時,我國是世界纖維生產大國,每年需要消耗大量原材料,其中50%依賴于進口。如果能將這些廢舊紡織品合理回收利用,將有效緩解行業原材料缺乏的現狀。
為此,中紡聯社責辦2019年開始啟動時尚循環創新2020計劃,建立多利益相關方溝通機制,共同探索行業系統化循環經濟轉型的可能性和路徑,頂層設計引導產業循環發展推動行業系統轉型。組織此次“衣再造競賽”活動希望激發更多中國青年設計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和參與,并將新的設計理念和消費習慣帶給Z世代的消費族群。
我們看到的每一件衣再造COP秀作品,都有各自對于氣候變化的細膩表達,很多作品充滿東方人特有的含蓄,隨行的設計師認真的向觀秀的人講解設計意圖,COP秀上一位觀眾微微一笑說:“我能看懂,你們東方人的語言。你們是想說,你不必一定威風凜凜,手握權錢,不必講滴水不漏的話,不必用過去的成就為自己現在的語言裝點鼓勁,不必成為專家和權威,不必讓自己光彩照人,只需要用最平凡的素材和再利用的手法,來告訴大家,你們沒有忘記過去,尤其是那些曾經有過生命的東西”。
除了再造衣,衣再造COP秀中的模特所用的配飾也是處處體現舊物利用的理念。由獨立設計師陳慧提供 “重拾”系列:將生活中遺棄的物件,重拾循環再利用,以解構重組的方式,重新塑造成型,并鑲嵌天然原礦寶石,結合繪畫表現手法,透過作品思考、傳達環保理念,賦予了新的設計和生命力,如同重拾舊時光,開啟新生命。
二、 激發青年創新時尚的可持續未來
美國華盛頓州長曾說:“我們是感受到氣候變化之影響的第一代人,也必定是可以為之做些什么的最后一代人。”
在全球面共同臨的氣候暖化、生態環境污染等難題面前,可持續發展等環保手段一躍成為現今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作為全球第7大經濟體,時尚產業對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2030的達成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動力與重要意義。可持續與時尚緊密結合已然成為全球各界關注的熱點話題,“無可持續不時尚”也成為時尚產業與可持續發展共生相長的必然選擇。
設計與創意在源頭影響與改變著人類生產與消費的方式,因而有可能實現延續生命價值的可持續目標。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首次全面闡述了“可持續發展”概念,從那一刻起,“綠色設計”、“可持續化設計”便成為了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基于人類代際公平的角度,青年的力量在這個趨勢中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與期待。只有信任與依靠年輕一代,使越來越多擁有創新思維的年輕人開始真正關注、參與到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工作中來,我們全人類的共同事業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中國時尚產業氣候行動,需要年青一代每一個人的勇氣與智慧。因為全球的氣候變化危機,從淺海到深淵,只有一步之遙。“為了把中國時尚產業和青年的氣候行動實踐,以及最好的設計理念帶到氣候大會,我們策劃了此次競賽的COP秀單元,以延續衣物的生命周期為出發點展現中國青年設計師應對氣候變化的探索與行動,推動可持續時尚進程。”中紡聯社會責任辦公室可持續發展項目主任胡柯華說。
青年是時尚的未來,此次衣再造競賽是中國可持續時尚未來設計師發展項目的種子計劃,將以此為契機整合全球時尚界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頂級資源為中國時尚產業發掘與培養未來設計師,支持他們成為未來可持續時尚的設計者、驅動者和代言者,這些年輕的設計師他們是中國可持續時尚未來的種子,我們希望用他們的智慧和熱情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在時尚領域生根發芽,同時憑借中國強大的制造與消費市場能力,引領全球時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衣再造競賽COP秀”帶給世界的,是中國與全球協同作戰的開放精神,帶給整個中國紡織服裝業的,是中國時尚氣候領導力的挑戰者精神。深入理解一件作品,就像深入理解一次氣候變化引發的嚴重后果,讓人無法拋棄生命的過去。因此,每件作品始終以“鏈接過去”才能“真正走向健康未來”的視角,去踐行時尚的應用。
“衣再造競賽COP秀”在比賽之初,最簡單的訴求是“夢想是一顆種子,要及早將他發芽生長,不然它容易失去活力。” COP25之后,夢想的種子,撒在全球的舞臺,更根植于中國青年的心。此次COP秀,中紡聯社責辦特別邀請了“衣再造競賽”的2名設計師代表參加COP系列活動并執行展示秀。
中央美術學院 劉奕淳(左) 東華大學 孫趙潔(右)
“作為青年設計師代表,我認為賦予舊衣物新的生命并以不一樣的形式展現出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特別是在如今的國際形式下,中國作為碳排放量大國,我們中國的青年設計師更應該為此發聲并做出行動”。衣再造學生設計師代表、中央美術學院劉奕淳說:“cop25中舉辦的舊衣改造秀便是倡導環保理念,呼吁人們重視服裝低碳環保的青年活動。我很榮幸參與其中并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另一位衣再造競賽設計師代表東華大學孫趙潔表示“能夠作為設計師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是一次非常特別的經歷,也非常榮幸能夠把中國高校設計師的作品以走秀的形式呈現給大家。希望這次的特別走秀環節能夠把中國青年設計師對于可持續時尚的理念和成果傳遞給世界,也希望越來越多的服裝從業者能夠把可持續理念繼續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中,提出真正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司領導表示這一切非常“別出新意”,通過時尚產業匯聚各利益相關方,創新氣候變化青年行動,以及跨界碰撞講好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故事,為行業企業探索低碳經濟發展路徑做出了示范引領。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政教授看了衣再造COP秀說:“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帶來的青年團和青年設計師合作,現場產生的氣候變化與時尚的碰撞非常鼓舞人心。真的希望更多時尚界的朋友投入氣候變化事業,并期待這種跨界合作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彩。”
衣再造競賽的成功舉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將在2020年開始陸續舉辦巡展活動,通過可持續設計向更多的人群介紹循環再生的理念和可持續消費方式的氣候行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