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間“中國造”從“什么都不會造”,到與廉價勞動力聯系在一起,再到轉變為高顏值、高質量、高科技、高品位的代名詞,登上世界競爭舞臺。
在服裝領域,李寧、波司登在紐約時裝周大秀潮范兒;安踏、海瀾之家打出國潮新款;比音勒芬在高爾夫運動與時尚休閑生活相結合的細分領域譜寫傳奇,并在西甲成為首個在世界體育場走秀的中國品牌。中國造服飾在不斷發展中,實現關注度與美譽度從國外品牌到中國品牌的躍遷。

回看中國品牌的崛起之路,會發現除了中國制造人吃苦耐勞的品質和中國智慧的烙印外,專注扎根細分市場也是中國品牌快速成功的重要原因。
時針撥回至2003年,“非典”的肆虐一度讓很多中國企業謹慎對待生產。可就在這一年,比音勒芬宣告成立。也許應了那句經濟名言,“每一次大危機過后,總會伴隨著消費的強力反彈。”第二年,比音勒芬在南京開設首家專賣店——“南京金鷹店”,并定位高爾夫服飾品牌,以精良設計、優質面料引起關注。此后十幾年,比音勒芬始終深耕高爾夫領域,并與越來越多的頂級高爾夫賽事深度融合,彼此成就,2013年開始更是一躍成為中國國家高爾夫球隊(奧運之隊)的官方合作伙伴。

早年間的中國服飾,不少都是模仿起家。但比音勒芬卻堅持走自己的道路——“不一味模仿國外品牌的款式和版型,而是深入研究消費者身型特征,膚色等,并結合最新潮流元素,融入各種輕柔紗線面料,做適合中國人的衣服。”
為此,比音勒芬在設計制造過程中深度把控產品設計、面料開發等細節,大量使用功能性和環保面料,形成自有風格。比音勒芬的服飾,排汗吸濕速干,防風防雨防曬防紫外線,兼得功能性和舒適性。此外,比音勒芬還主導制定了國內首個《高爾夫球服裝基本技術要求》,以更高的標準帶動整個中國制造行業邁向新階。

新中國成立70年,也是中國制造大浪淘沙、淬火煉金的70年。中國制造人的勤奮作為讓“made in China”今非昔比。國產品牌有能力生產出與國際大牌質量和設計相媲美的產品。
如今的國潮復興與國牌大受追捧也是中國制造人勤奮專注、不斷創新的必然。這種必然不僅反映著中國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的進步,也代表著以比音勒芬為代表之一的東方品牌正當紅的時代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