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醫療美容大眾化與灰色市場現狀
隨著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大眾對審美要求的不斷提高,對于醫療美容的需求與日俱增。2017年,中國醫美總量超過1000萬例,復合增速達到了40%以上,一舉超過巴西,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醫美第二大國家。而醫療美容行業也成為房地產、騎車、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服務行業。(數據來源:《2017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
高速增長的背后,是惡魔的爪子。一些非正規機構為了獲取高額利潤進行違規操作,損害用戶利益,讓整個行業廣受詬病。相據《2017中國醫美行業黑皮書》統計顯示,中國黑診所數量已超60000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黑診所年手術量為正規診所的2.5倍,超2500萬例。每年黑診所約發生4萬起醫療事故,手術感染、疤痕嚴重等問題屢見不鮮。
醫生資源稀缺,操作人員短期培訓上崗
醫美行業的飛速發展,使我國的醫美醫生出現了巨大供需不足。據統計,合規執業者約1.7萬左右,而非法執業者數量高達15萬。目前我國主流的醫生培養體系為“5+3+X”模式,即正規醫學院臨床相關專業畢業之后,考取醫師執照,隨后進行3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合格后,才能在固定的科室成為一名專業的醫生。
圖 某非法培訓機構授課現場
非正規機構的操作者則是“3天即可上手,7天頒發證書,學院互做小白鼠”的培訓機構的產物。這些人通常不具備基本的醫療常識,沒有無菌操作意識。層出不窮的“打了水光針,臉爛了”的消息,究其原因,大多是非法機構,非正規醫生操作所致。
低價采買不明來源藥品及器械,獲取暴利
正規的醫療器械,只供貨于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醫院或診所,國家管理對于醫療器械管理非常嚴格;消費者不可能在普通的流通環節直接購買到正規的上述產品。
正是由于非法醫療美容機構一般無法從正規渠道獲得上述正規的產品,往往通過在淘寶等網站購買,或者尋找代購走私等途徑非法獲得假藥、劣藥。這些藥品大多沒有中文標識,沒有進口批準文號和產品檢測合格證明,產品質量無法保證,所有風險均有求美者承擔。
醫美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很多醫美機構陷入價格戰的旋渦,不法經銷商抓住了機構的痛點,售賣價格相對低廉的水貨假貨。部分消費者反饋注射完水光發生面部細菌感染,究其原因就是得瑪莎非正品水光針針頭攜帶細菌,造成的感染。非正品不僅損害的消費者的權益,對于醫美機構,操作醫生也是巨大的損傷,得不償失。
圖 得瑪莎水貨針頭無菌試驗報告結果
來自國外的“酒店游醫”,操作環境惡劣
自稱是韓國或者臺灣的名醫飛到北京接診,不進行公開宣傳,全程保證私密性,有專人組織和對接客戶。他們通常會在某酒店開房為求美者進行醫美項目的操作。
圖 酒店操作吸脂項目
醫美項目操作對于無菌環境有嚴格的要求。如得瑪莎水光療法注射,要求操作醫生無菌操作的同時,需要對所有對注射儀器及顧客的面部進行消毒。
醫療美容是嚴肅的醫療行為,求美者追求美麗的同時,應該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是安全變美的第一步。
2017年5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的通知》聯合公安部、工商總局等開展了對非法“微整形”的打擊。加大監管力度,凈化醫美市場。
除了國家機構監管,更需要所有從業者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宣導正確的醫療美容消費理念,才能夠讓中國醫美業蓬勃健康發展。目前已經有很多醫美從業者,提出了“倡導正品,抵制假貨”的口號,如北京林特醫藥 “得瑪莎正品聯盟”, 已在全國近百座城市,宣導正品價值,得到了眾多醫美機構、醫生及消費者的支持。我們也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從業者,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