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行業協會在京成立聯席會議
共同探討動植物科學保護與利用及可持續發展
動植物科學保護與利用及可持續發展論壇現場
“活取熊膽、鐵籠子、鐵背心”出現在大眾視野時,一時輿論嘩然,媒體大量轉發,社會知名人士和公眾紛紛譴責,討伐聲鋪天蓋地,使得養熊企業、中醫藥行業百口莫辯。任何科學辯言一岀即被“水軍”淹沒,相反某些動物保護組織卻猶如正義化身、道德衛士般令大眾敬仰。當“活體割鰭棄鯊”的視頻以極具沖擊力的方式擊中公眾對于鯊魚的同情心時,輿論矛頭聚焦中國的鯊魚捕撈加工業以及魚翅消費,令企業和漁民苦不堪言。當活剝動物皮張、活拔兔毛、活拔羽絨的視頻在國內外媒體反復發酵,致使消費者抵制皮草、羽絨制品,國內合法產業受到極大沖擊之時,公眾可曾想到,這些異曲同工的“戲碼”均出自部分極端動物保護組織之手。
近年來,這些尚未在我國注冊的極端動物保護組織打著“保護動物公益組織”的旗號在境內異?;钴S,挖掘產業中極個別,或已被淘汰、禁止的做法,通過擺拍偷拍、夸大渲染等手段大肆宣傳,貼上“殘忍”、“不道德”的標簽。
“活熊取膽”中鐵背心視頻中的情節要追溯到30多年前。而如今,我國養熊業早已實現無置管無痛引流,并嚴格按照人工繁育行業技術標準進行飼養和膽汁引流。
對鯊魚體進行割鰭是遠洋漁獲物冷凍儲藏長途運輸的正常處理方式,但“活體割鰭”現實可操作性幾乎不可能,屬于高危行為。而且,自2000年以來全球主要的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已明確禁止“割鰭棄鯊”行為,并要求鯊魚上岸時魚鰭重量不超過魚體5%。我國政府更是高度重視海洋生物資源的養護,也良好地履行著國際公約各項要求。
“活體剝皮”同樣令業內人士大呼“荒唐至極”!其一,對動物實施活體剝皮,不僅操作難度大,而且會明顯降低皮張的品質。其二,我國主管部門對于毛皮動物繁育利用有明確的管理規定,包括采用安全、人道、環保的方法處死動物。廣大企業何苦知法犯法、得不償失?據業內調查,這是某些組織冒充采購商名義出高價向養殖戶提出活體剝皮的要求并偷拍,有意而為之,與其他產業獲取非法視頻的手法如出一轍。
毫不夸張地說,一直以來,境內外個別所謂的動物保護組織和人士,假借保護動物的名義,無視行業進步、貢獻和發展,精心策劃、顛倒黑白,對事實置若罔聞,用多年以前發生過和少數非法的案例,肆意攻擊、抹黑國內合法動物產業,達到徹頭徹尾地欺騙公眾,煽動輿論的目的。
更有甚者,假借極端動物保護主義宣揚“中國威脅論”,抨擊我國合法產業,其輿論攻勢之強大,滲透之深入,勢頭之迅猛,足以讓整個產業走向毀滅,而且依靠這些手段迫使我國政府被動改變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方式。極端動物保護主義已成為新時代的“恐怖主義”,將人類的良知作為工具并加以利用,讓公眾很難看清其面具后的真實用意。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同時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指出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生態體系的構建,需要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為扭轉當前極端動保主義泛濫的情況,搭建探討合理合法可持續地利用動植物資源的平臺,建立交流科學保護利用理念、切實有效保護措施、規范動物福利做法的長效機制,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中國中藥協會、中國皮革協會、中國樂器協會四家全國性行業協會于5月25日在京共同舉辦“動植物科學保護與利用及可持續發展論壇”,國際毛皮協會、中國羽絨工業協會、中國烹飪協會、廣州市海味干果行業商會等行業組織為支持單位,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司、漁業漁政管理局、自然資源部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主管部門領導蒞臨會議并指導,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畜牧業協會、中國綠化基金會、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等10多家行業組織負責人,中國科學研究院動物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北林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院??蒲袑<乙约?00多位業界代表參加會議。
論壇邀請到主管部門領導和業界專家分別作“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與利用野生動物”、“堅持道路自信,警惕泛政治化的動物保護宣傳”、“保護優先,科學利用”的主題報告以及“藥用動植物保護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毛皮動物福利發展”、“鱘魚保護與產業發展”、“大洋性鯊魚資源與管理”、“樂器行業動植物保護與科學利用”等方面的專題報告,集中展示我國相關行業在規范發展、科學保護與利用動植物方面的實際工作情況,揭示包括打擊熊膽、魚翅、動物皮毛利用在內的偽動植物保護典型案例背后的真相。
同時為長期開展動植物科學保護與利用及可持續的工作,此次論壇上六家行業協會還將成立“動植物科學保護與利用及可持續發展聯席會議”,并發表“動植物科學保護和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宣言”,以科學發展觀引導國內動植物利用產業,向社會倡導客觀科學、風清氣正、真正有利于人類福祉和動植物資源保護的理念,維護行業合法權益,促進動植物得到切實有效的科學保護與利用及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