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Google Women Will中國首場論壇上,再度見到作為演講嘉賓的陳辰。站在臺上一襲綠裙,從容睿智。關于個人成長經歷和女性獨立意志,她發表了三十分鐘的演說。
從小到大,陳辰從未覺得男女性擁有不平等的社會地位。但首次參加 Women will 的她突然發現,女性還是弱勢的,“否則為什么沒有 Men will"呢?”陳辰打趣到。在企業家、領導人、高管當中,女性確實是相對少數的。“因為她們要付出很多,犧牲很多,犧牲陪伴家人孩子和朋友的時間。”陳辰如此總結了原因。作為女性的她更愿意做一個老師,做一個醫生,做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工作,她更想做一個小而美的事業,而不是市值千億的頭部公司。
“我是被推上去的。”陳辰特意強調了這個動詞。“做學生的時候希望用出色的成績令父母家長滿意,成為主持人之后,觀眾喜歡你什么樣子,我就成為什么樣子。”在2007年,好男兒結束后,陳辰風光無兩。邀約、節目鋪天蓋地地來。按照常理,這個時候踩上節奏點,爆紅,而后平步青云,是再“聰明”不過的選擇。
追求他人眼中的成功,期待褒獎,對批評充滿恐懼,真的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嗎?
陳辰忽然在擁擠的工作節奏里感到了疑惑。她停下手,收拾行囊,重新學習。
很多姑娘都認為嫁給一位有權勢的男人是托付終身的唯一途徑。拿愛情和物質做一個等價的交換,陳辰認為這“并不算個劃得來的‘生意’”。
在國內,有太多的年輕男女正在膽戰心驚地單身,怕被社會冷眼,怕辜負企盼拖累。陳辰對這些無效的市井智慧感到厭煩,“婚姻不是拎在手中的名牌包包,不是用來給別人看的,當你放下過多的期待,就會減少傷害。”陳辰意識到,“用享受的態度面對愛情會更自如。甚至在不知不覺間,慢慢長成了自己想嫁的人的樣子,而非把男人當作靠山。” “女人們本可以轉變翹首企盼的角色,通過自己的力量,親手打造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與其取悅別人,不如先忠于自己。活出本色,在現代社會是非常稀缺的品質。”陳辰在演講中這樣說道。
愛情以外,不攀附、不將就的理念貫穿著陳辰的全部。
陳辰有一套自己的作息理論。十二點前放下手機就寢,七點起床,空腹跑步,或者打拳。旁人一場懶覺睡醒,陳辰的一天已經進行大半。這種執行力讓我汗顏。
陳辰不覺得自律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控制飲食、持續學習。“想要60歲的時候看上去挺拔美麗,就得現在投入時間和汗水來塑造自己抵抗歲月。”女藝人關心的皮膚狀態、身材,她也關心,“我很享受自如管理自我的過程,可是為什么非要在身上戳洞扎眼兒呢?”
圈內有不少成名甚早的例子,為了不讓光芒在幾年里釋放干凈。我想,陳辰的危機感或許從此生出。
隨著年齡的增長,狀態與精力的衰退不可避免,但是時刻保持著精神的愉悅和滿足,這是陳辰可控的。“如果想讓所有的事情看起來都很輕松,你的等級必須遠遠高過挑戰的難易程度。”
她高度的學習能力甚至從學生時代一以貫之到了今天。為了讓能力匹配上“野心”,大量地閱讀,培養自己的職業嗅覺,開拓探索的空間,“與人交流的每個機會都是在學習,我人生的快感很多都是來自于學習新知當中。”
除了主持人的身份之外,陳辰正在向天使投資人的身份轉型。在經歷了幾個投資項目的試水后,陳辰認為,投資并不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而是“辛苦活”,除了自擔風險,務實勤奮,敏銳和獨到的洞察能力也必不可少,完全是對綜合能力的全面考察。
最近參與投資的“像上視頻聯盟”,匯聚了全國優秀的短視頻內容創作者,為內容和資本牽線搭橋。多年的主持經歷或許能為陳辰的投資敏銳度加分,“相比較北京創作者自動抱團的圈層,上海太需要一個力量把優秀人才聚合起來,換句話說,投資也是一種內容創作。他們需要機會,我也是。”
陳辰身上有令我羨慕、突破邊際的勇氣,你不知道她軀干里能爆發出多少你意想不到的能量,不知道她自信背后藏匿了多少的功課。這個世界有很多天才,有很多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雖然陳辰還算不上那樣的幸運。
她有不錯的際遇,機會,太多人把她的成功歸結為理所當然,我曾經也是。
沒有人不喜歡聰明,還上進的人。
“我認為真正的成功,是不活在別人的視野里,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活出自己向往的姿態。很多時候我們看著前方的路,知道大概的目標,卻很難鎖定一個點,這個時候比畫地圖更重要的,是趕緊出發。用50分的把握,70分的努力,100分的沖動,邁開你的第一步。”
走著走著,懷著本心勇敢地與世界對撞;走著走著,回首已踏過萬水千山。前半生里,陳辰執著于完成一次次的成長、累積和自我迭代,不問目的,只看風景。
或許時間能在她身上留下的,除了出世的柔軟、新生般的好奇,還有她不自知的美好與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