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熱映了,這是馮小剛又一部引起轟動的電影。然而,這也是馮導“很不謹慎”的一部電影。
《芳華》講述的是“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樂于助人、質樸善良的劉峰和從農村來的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卷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團戰友蕭穗子、林丁丁、郝淑雯、陳燦等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之下,每個人的命運大相徑庭,擁有著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边@部影片的信息量非常大,囊括了“文革的迫害、勞改農場的虐待、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慘烈、大批傷殘軍人的安置、改革開放初期明目張膽的腐敗”等內容。因為這么多的歷史元素觸及情感記憶,從而引發人們對一代人的芳華時光的重溫是不奇怪的。然而,這部電影的最大的敗筆就是“三觀不正”。何小萍因為身上有味兒,因為自制了一個“難看”的胸罩而遭到大家的排斥、甚至是羞辱,與當時鋪天蓋地的學雷鋒精神是不相符的。在學習雷鋒好榜樣的大背影下,因為個人的一些算不上毛病的“毛病”而遭到如此不公正的禮遇,和雷鋒精神是相違背的。這樣以來,會傳遞出“當時號召學雷鋒并沒有貫徹下去”的信息,從而誤導年輕人。再看劉峰復員后,他的三輪車被扣,與執法人員理論時又被群毆,恰逢遇到郝淑雯,她面對著推到劉峰的聯防隊員說:“我X你媽,你敢打殘廢軍人,戰斗英雄!”作為戰友,爆出這樣的粗口,從情感上可以理解,但與經歷部隊熔爐的文工團戰士形象是極其不相符的。何況,劉峰成為盜版書販,本身就有錯在先。值得注意的是,劉峰這樣的命運和國家安置退伍軍人的政策相矛盾。作為“殘廢軍人,戰斗英雄”,國家都會給予相應的安置政策。因此,渲染這樣的故事情節,也與當下的“接地氣,正能量”相去甚遠。
《芳華》里呈現出來的文工團似已久遠,恍如隔世,這樣的芳華也僅烙印在一代人的記憶,漸散漸去,甚至無從懷念。好在現在國內倒發現了一個繼承:有個叫五十六朵花的組合。最先也叫五十六朵花文工團、現在好像改叫五十六國花歌舞團和五十六朵花國防藝術團,這個團的表演很主旋律,生活則是完全軍管,染黃發的不要,嫵媚的不要,不許談戀愛、不許私自接觸外界,幾無私人空間。放眼當下娛樂圈,這真實屬萬里挑一的異類,連如今那些已被裁的大軍隊文工團也沒她們這些規則。但,它身上的這股兒勁道真的很讓人存想。
如果五十六朵花的實質如媒體報道表述,同樣是正值芳華的少女,五十六朵花隊員相較于電影《芳華》中的文工團隊員,有相似處,都如同燃燒的火,為革命理想而獻身文藝。有不同處,五十六朵花雖也遇曲折,但始終秉持理想,堅守初心,即使經歷了像人民大會堂演唱會事件的風波,她們仍始終以“心懷朝陽何所懼、敢將青春獻人民”的口號向外界展現著飽滿的精神和形象。對比馮小剛電影里夾滿窺欲、僅僅裸露著體香和搖曳不定的芳華,五十六朵花這種的至真至純信念堅定的芳華,才是一股真正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的芳華,這才是一種國家和民族層面的精神芳華。
所以,五十六朵花被廣譽為新時代的宣傳隊也名副其實,近期正在全國進行的五十六朵花“不忘初心.高舉旗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巡演,已完成了江西南昌等數場演出,從劇照和演出視頻看,她們一眼看上去真彷如四五十年前,單色調,簡約純正,黑白分明,與時下的浮夸瀾艷絕然對立,可怎么看又絕對是新時代產物,這還真會給觀眾們帶來不一般的震撼。
與電影《芳華》的哀鳴不同,幸好我們有踏著時代節拍而來的56朵花,希望她們能解讀出什么是真正芳華絕代,也希望她們金子般的心靈和光彩能閃耀華夏。
而我們的新時代,需要的是馮小剛的芳華,還是五十六朵花的芳華,也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