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賽艇是奧運會最傳統的比賽項目之一。由一名或多名槳手坐在舟艇上,背向舟艇前進的方向,運用其肌肉力量,通過槳和槳架簡單杠桿作用進行劃水,使舟艇前進的一項水上運動。賽艇運動多在江河湖泊等大自然水域中進行,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受到大自然的沐浴 ,賽艇能有效地提高人體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功能,增強全身肌肉力量,調節神經系統平衡,有利于提高人體的健康水平。
在發達國家中,賽艇運動開展的十分廣泛,更是學校體育的典型代表,并且成為校際體育交流的主要方式。在美國,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每年舉行的賽艇對抗賽已經成功的舉辦了一百多屆;而舉世聞名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每年更是要在泰晤士河的亨利鎮上進行一番龍爭虎斗,這項始于1829年的八人艇對抗賽現在已組織了180多屆。在比賽時,沿岸觀眾達百萬之多,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伏,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電視直播,各大媒體更是爭相報道,使之成為一項舉世聞名的傳統賽事。
自2010年新津舉辦第一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至今,來自英國牛津、劍橋,美國哈佛、耶魯,中國清華、北大、交大等數支國際頂級名校賽艇隊齊聚新津、同場競技,精彩絕倫、盛況空前,獲得了眾多媒體的高度關注和中外游客的高度贊揚。
新津具有1450多年悠久歷史,境內五河匯聚,自古就有龍舟競渡民俗。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中同場舉辦龍舟比賽,將現代文明的國際元素與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特色有機結合,既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又是對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有力傳承。
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的成功舉辦不僅讓眾多國內外賽艇愛好者能夠更多的認識新津,新津也因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這項國際運動而走向世界舞臺,向世界發出了新津的聲音,展示了城市形象,展示了城市自信。
從2010年第一屆新津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至今,連續多年來的精彩賽事已經給新津、成都周邊,甚至國內和國外的賽艇愛好者奉獻了一場場水上競技的文化盛宴。為了讓這一運動賽事能夠長久、持續,更加的廣為人知,特在新津本地建設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展覽館,讓更多人了解新津的賽艇賽事和歷史,展現新津的水城形象。
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作為對上爭取、自創品牌、精心策劃的一項國際非正式賽事,在國內外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但宣傳推介了成都本土文化,也加強增進了國際名校交流,還讓這些西方發達國家的精英學子看到了中國今天的巨變。經過他們的親身經歷,給歐美國家提供了一個深度了解和認識現代、開放、民主中國的窗口,卓有成效地加快推進了新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
二.現狀
2009年,新津縣成功舉辦“國際名校賽艇表演賽”。經國家體育總局批準,從2010年開始,“國際名校賽艇表演賽”正式發展成為首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至今已舉辦七屆賽事。特別是2015年,通過統籌考慮,克服了安全、水質、汛期天氣水情無法預測等各方面困難,在省水校連續舉辦5屆賽艇賽后,首次在新津南河公開水域成功舉辦賽艇賽。比賽地點的突破和嘗試,不但激發了民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帶動了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
此外,新津是中國著名的“龍舟之鄉”, 具有深厚的龍舟傳統文化底蘊。將賽艇與龍舟相結合,來自省內相關市州的60余支龍舟隊參與四川省龍舟邀請賽角逐,成為賽事的一大特色。
據不完全統計,6屆賽事共吸引境內游客150萬人次,境外游客6000余人次,均為自發前往。他們能從高水平的比賽中觀賞到體育競賽的本體美,還能深刻地理解體育的內涵與健康的重要。
賽事期間還舉辦了新聞發布會、招商推廣活動、水上藝體展示、志愿者征集活動、開幕式啟動特效創意征集活動、船槳交換儀式、聯誼活動、攝影大賽、中外青年對話交流活動、參觀活動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配套活動。
目前,“成都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經過六年的發展,賽事規模不斷擴大,觀賞性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逐年增加,已經成為水城新津一項特色品牌活動,形成了體育搭臺、文化交流唱戲的良好局面,讓中外學子之間親密接觸,讓新津觸摸到世界的脈搏,有利于新津早日融入大都市,有利于加快帶動成都國際化進程的步伐,有力地宣傳營銷了成都和新津。
第一篇章 “船”說
說到賽龍舟不得不提到的是龍舟一詞的來源。龍舟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屈原說”,另一種就是
“龍王說”。龍舟的樣子也有這樣一種說法。據聞一多先生有關越民族圖騰祭說可知,當時所用的舟就刻畫有龍的紋樣,這正是龍舟稱謂的來源。現在所見的龍舟仍是這樣,船頭制造成龍頭形,船體畫有龍鱗。在端午節賽龍舟是十分盛行的,賽龍舟也有許多不同寓意,有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寓意,也有是為了紀念秋瑾的寓意,但不論怎樣,端午節是不能缺少賽龍舟的。
新津,成都南大門,西河、南河、金馬河、羊馬河、楊柳河五大水系穿全境而過。充沛的水,不僅賦予了這座城市靈動的風姿,也滋潤了這里30余萬子民。由于新津多水,城南的南河,河面寬闊,十分宜于水上活動,因此新津一大特色水上運動便油然而生。相傳唐代時,新津就有了端午龍舟競渡。在清代,這一活動更是遠近聞名。端午那天,幾十只彩船齊整地安放在南河兩岸,伴隨著喧天的鑼鼓聲,平常寧靜的南河立刻升騰起節日的喧囂。鳴放鞭炮之后,幾十只船如離弦之箭向終點沖去。劃龍舟時除了比賽盛況讓人大飽眼福,龍舟號子也是觀看的一大亮點。龍船號子又稱龍船歌,龍船調,是漢族民間風俗歌的一種。它不象其它號子,其時間概念很強,是專門在''端午''節劃龍舟叫唱的。龍船號子曲調優美,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新津縣龍舟競渡,多取逆水行舟,舟長4丈8尺,劃起來頗有難度,故而奪標競爭激烈,扣人心弦。搶鴨子實乃趣味性體育,自清代以來,就是龍舟會的保留節目。現今又賦予了新的活動內容,更加吸引八方游客到此觀賞。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津一如既往地傳承著這項文化,將龍舟競渡發揚光大。
1987年,新津舉辦了全國第三屆“屈原杯”龍舟賽,來自全國11個省(自治區)的26支龍舟隊和新津縣的28支龍舟隊一起參賽,吸引海內外80多萬游客。如今,傳承龍舟之鄉的美譽,弘揚非遺文化,水城新津的龍舟賽已然成為成都的一張閃亮名片。
今年,新津成為成都首屆龍舟公開賽的舉辦地,進一步提升了傳統龍舟賽的賽事規格和影響力,也成為“運動成都”全民健身品牌重要組成部分。新津擴大了比賽規模和配套項目,使賽事更具參與性、觀賞性和文化傳承色彩。
在成都最新確定的“雙核九區一圈”體育產業發展布局中,“新津水上及山地戶外休閑運動集聚區”躋身“九區”之一,龍舟賽則是這一集聚區重要活動形式。今年5月,新津成立成都首個龍舟協會,旨在弘揚龍舟文化,推廣和拓展龍舟運動,推動全民健身活動開展,促進新津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為了發揚賽龍舟這個傳統,增加全民健身的樂趣。新津還開展了“龍舟賽”每月一賽活動。增強市民的參與性、互動性。從2009年國際名校賽艇表演賽開始,新津就將龍舟文化與國際文化相融合,國外參賽隊員在體現賽艇的現代之美同時,也要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龍舟賽作為新津一大名片,不僅弘揚的是新津的水文化,更繼承者這項傳統文化,而作為水鄉的新津,更有義務將這項傳統發揚光大,讓大家一提到新津,就能想到賽龍舟的魅力。
第二篇章“艇”進
賽艇運動起源于英國,1715年,英國首次舉行賽艇比賽。1811年伊頓公學首次舉行八人賽艇比賽。1829年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首次舉行校際賽艇比賽。1892年,意大利都靈成立國際賽艇聯合會,舉行第1屆歐洲賽艇錦標賽。1962年瑞士舉行第1屆世界賽艇錦標賽,至1974年共舉辦4屆。1896年第1屆奧運會已將賽艇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00年第2屆奧運會上舉行了賽艇比賽,歷史兩百多年的發展進程中,賽艇比賽成為全世界最受關注也是最歡迎的比賽之一。
自從1973年中國正式加入國際賽艇聯合會后,以往被視為貴族運動的賽艇不再是歐美國家的專利,國內賽艇水平也有了飛速進步。為提升新津城市影響力,讓新津走向世界,認識新津的文化和特點,加快推進新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2009年,新津縣成功舉辦“國際名校賽艇表演賽”,賽事的成功舉辦讓西方發達國家的精英學子感受到了新津乃至中國的巨變。
其后,經國家體育總局批準,從2010年開始,“國際名校賽艇表演賽”正式發展成為首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新津縣與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協議約定2011年—2015年,新津縣與“水上中心”將聯合舉辦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水上中心”負責賽艇隊伍組織,新津縣負責賽事籌備、組織、接待等工作。截至2015年,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第一個舉辦周期已結束。期間,成功舉辦6屆賽事,先后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俄羅斯等12個國家80余支國際名校賽艇隊伍,1000余名賽艇運動員齊聚成都新津,泰國、新加坡、美國、韓國、德國、法國等國家駐蓉使館的官員蒞臨新津觀摩賽事。
團結進取,同舟共濟、吃苦耐勞,迎難而上、挑戰自我,敢為人先是賽艇運動的精神所在,同時也是新津人民一直堅持的理念。我們將與賽艇一道,共同“艇進”幸福新津的美好明天。
第三篇章“蓉”耀
前言:
拼搏、前進、永不后退!
青春、友誼、國際交流!
每一屆中外名校賽艇挑戰都會給我們留下太多美好的回憶。中外青年奮力沖刺的身影、賽場內外觀眾忘情的吶喊、龍舟競渡盡顯男兒的豪邁、博浪擒鴨的激情澎湃,充分展示了古今、東西文化交流碰撞的魅力。
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國際名校和清華、西南交大等國內名校賽艇隊同臺競技。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給新津帶來的不僅是目光和喝彩,而是以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等一系列重大活動和節會為契機,讓新津走向了世界。
回顧新津會節經濟所走過的道路,從梨花節,到風箏節,再到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每一步都充滿了探索和曲折,如何從從單一到多元,從政府主導到市場參與,從面向省內到走向世界,新津做出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如今賽艇賽不僅成為了新津向世界展示的窗口,更是成都的一張對外名片,向世界展示著成都新津的獨特魅力。
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環,展望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的歷程,就是新津不斷挖掘本土傳統水上競技運動、水上民俗活動和水文化內涵,充分吸收現代文明和國際文化載體元素,推動運動休閑產業發展的結果。如今的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早已從單一的體育賽事發展成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和諧相融、國際元素與民俗風情有機統一的綜合性文體活動。
借助這些年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的效應,新津乃至成都的城市形象都得到了更為有效的傳播,讓世界的人民通過體現團隊精神的體育項目——賽艇,更加了解成都、認識新津。利用優越的水上運動休閑資源,通過舉辦高規格、高水平的國際體育賽事,為促進中外優秀青年的文化交流、樹立更加現代文明的中國城市形象,搭建了溝通之橋。
成都特色:
成都又稱為“錦官城”“蓉城”,不過最出名還是后者。在五代時期,蜀國有一位美麗非凡的花蕊夫人,因她喜愛芙蓉花,蜀國國主便命人將全城都種上芙蓉花,蓉城由此得名。所以,成都給人的映象常常是一些關于美的事物。
成都人愛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只要是美的事物,成都都會接納她。愛美人的,到春熙路看看;愛美食的,到錦里嘗嘗小吃;愛美景的,去轉轉新津花舞人間;愛成都厚重歷史文化的,有金沙遺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愛清新自在田園的,有農家樂可以坐坐……美,在成都。春,在成都。
新津特色:
新津,地處成都平原腹地,這是一片自古就蘊藏著巨大財富的土地。如你所知,成都是古蜀文明的發祥地,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當淘金的商賈沿著南絲綢之路朝西前進,往往會于岷江畔憩息,買賣貨物,互通消息。漸漸地這里商貿繁盛,由集成市,古城新津應運而生,開啟了新津千年的財富傳奇。從此它有了南方絲綢第一路的美譽。
新津位于成都南部,是成都市重點建設的新型衛星城之一,境內山不高而堆綠疊翠,水不深而藴秀吐雅,來自雪域冰峰的岷江,一江碧水從新津流過,五條大河在肥美的土地上蜿蜒鋪展,又在縣城東南的修覺山下交匯,之后,濤聲萬里,大江東去。江水用她母親般的情懷孕育了新津,新津因水而生,因水而榮,因水而美。新津很美,美在它的名勝古跡。其中又屬純陽觀。老君山。觀音寺最為出名。純陽觀被稱為“古今天下第一忠孝儒林”,歷史悠久的老君山也并不遜色,傳說太上老君曾因這兒的美景而留在此處修煉。而最出名的“九蓮勝景”觀音寺建于南宋淳熙八年,寺內完好無損的保存著明代繪制的佛教十二圓覺壁畫,可以與北京法海寺和山西永樂宮的的壁畫媲美,雕塑飄海觀音被國人譽為“東方美神——維納斯。行走新津,感受的是當代的田園牧歌;駐留新津,體驗的是詩情畫意美不勝收;綠樹修竹相伴稻浪麥海,秀美村落傍依溪河湖泊,這就是新津,安詳寧靜,而又充滿詩情畫意。
后序:
我們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膚色,說著不同的語言,我們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向著同一個目標,奮力前行,永不后退,盡管前路崎嶇坎坷,盡管終點遙不可及,但拼搏的心一直向前,與天空翱翔、與浪花相搏、與大地奔跑,我們以運動演繹著青春、健康和友誼,不懼怕摔倒、不懼怕疲倦、不懼怕彷徨,因為我們相信身邊總會伸出一雙手,與我們并肩前行,每一步步伐,帶著堅持與渴望,每一滴汗水,響徹著沖刺的號角,因為拼搏與獎杯是我們最好的榮耀。
第四篇章“津”彩
自2009年賽艇運動與龍舟競渡在新津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后,此后每年的賽艇比賽就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而來自國內外頂級名校賽艇隊伍的優秀學子們,也在新津這片熱土上創造了佳績、留下了精彩。
2009年,新津縣成功舉辦“國際名校賽艇表演賽”,中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意大利米蘭大學、新西蘭奧塔哥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美國三一學院,13支國內外隊伍參與了此次表演賽。新西蘭奧塔哥大學賽艇隊以2:45.30的成績成為本次表演賽的第一名。
經國家體育總局批準,從2010年開始,新津“國際名校賽艇表演賽”正式發展成為首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而這次比賽新津也更與國際接軌,除了2009年參加“國際名校賽艇表演賽”的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美國耶魯大學、中國清華大學的3支隊伍以外,首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還吸引了來自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美國的哈弗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意大利的帕維亞大學、中國華南師范大學等7支隊伍。首屆比賽更為專業化,分為了輕量級(Lightweight)和公開級兩種類型。其中,美國哈弗大學以5:57.56的成績獲得輕量級第一名,中國清華大學以5:46.10的成績獲得公開級第一名。
2011年,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第四軍醫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也加入了新津第二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的懷抱,中國清華大學再次斬獲第一。
2012年,英國華盛頓大學也加入了新津第三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的懷抱,并以總成績00:1:05的成績獲得冠軍。
2013年,法國巴黎第二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也來到新津和來自國內外的各大名校展開角逐。新津第四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首次分為女子800米和男子800比賽,在新津的名校賽艇挑戰賽上首次見到了女隊員的身影。女子800冠軍由新西蘭奧塔哥大學奪得,男子800米冠軍則由清華大學斬獲。
2014年,意大利都靈大學女隊首次參賽。在新津第五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上,新西蘭奧塔哥大學再次獲得女子800冠軍,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獲得男子800米冠軍。
2015年,在省水校連續舉辦5屆賽艇賽后,首次在新津南河公開水域成功舉辦賽艇賽。南河作為新津人的母親河,也給予了比賽更多的期望。新津第六屆 “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這次更是吸引了意大利帕維亞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德國麥克迪米亞傳媒大學參賽。來自國內外的12支隊伍在南河開賽,颯爽英姿吸引了無數民眾觀看。比賽地點的突破、嘗試,賽艇運動的競技精神,不但激發了大家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也帶動了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
2010年—2015年期間,新津已成功舉辦6屆賽事。先后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俄羅斯、荷蘭等12個國家80余支國際名校賽艇隊伍,1000余名賽艇運動員齊聚成都新津。另外還有來自省內相關市州的60余支龍舟隊參與四川省龍舟邀請賽角逐。每屆賽艇賽觀賽群眾均超過15萬人次。
后序
一、規劃
新津五河匯聚、河流縱橫,具有豐富的水資源,尤其是南河,河面寬闊、水流平緩,是開展賽艇運動的理想場所,自從2015年成都新津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在南河舉辦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讓廣大市民近距離的感受到了賽艇運動的速度與激情,領略了賽艇運動團隊協作、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目睹了賽艇運動所展現的力量與速度之美。為了讓賽艇這項貴族運動平民化,讓更多的平民百姓參與其中,新津縣委、政府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一如既往的辦好一年一度的成都新津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并且會讓這項國際化的體育運動,逐漸做進百姓的生活,在今后每年舉辦的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中,融入更多百姓參與的項目。比如:
(一) 新津賽艇賽
在活動期間臨時組建機關干部賽艇隊、企事業賽艇代表隊、鄉鎮賽艇代表隊、村社區賽艇代表隊、市民賽艇代表隊等,由于賽艇造價昂貴,沒有資金購買,可以租用前來參加大賽的各名校的賽艇,并且可以聘請該校賽艇隊的兩名運動員作為教練,一名舵手確保賽艇的安全,這樣既降低了活動的經費,增加了群眾的參與面,也豐富了大賽的活動內容,增強了活動的參與性、趣味性。
(二) 龍舟賽艇賽
在新津舉辦的月月龍舟賽中,增設新的比賽項目,讓傳統龍舟借鑒賽艇的劃槳方法,運動員背向舟艇前進的方向,將腿部力量和手臂力量結合起來,這樣既提升了龍舟的速度,也讓運動員得到了更全面的鍛煉。
(三) 龍舟賽艇挑戰賽
在名校賽艇挑戰賽中,增加傳統龍舟對抗國際賽艇的比賽項目,學習借鑒賽艇的劃槳方法和改進船槳后,龍舟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龍舟雖然船體較為笨重,參加人員較多難以做到整齊化一,但經過月月龍舟賽的訓練,一定可以與賽艇媲美。
相信在國家、省、市、縣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下,成都新津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一定會成為世界名校學子交流的平臺、成都對外推介的名片。
二.意義
賽艇運動在西方國家非常受歡迎,被認為是最能體現團隊精神和促進文化交流的體育項目。而龍舟競渡,作為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并且風靡亞洲。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是國人心中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有力體現。
當起源于17世紀的賽艇運動和流傳2000多年的龍舟競渡同場競技于新津,不僅是現代文明與歷史文化的交相輝映,更是中、西方文化之間的激情碰撞,國際水上運動的歷史就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新津,五河匯聚、水域寬廣,坐擁被譽為“東方明珠”的四川省水上運動學校,并享有“亞洲第一”稱號的A級國際比賽標準水上運動場。隨著賽艇文化的迅速傳播,也為新津這樣有條件舉辦賽艇比賽的地區提供了“增進文化交流、促進產業發展”的大好機會。
縱觀過去7年,新津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六屆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和一次國際名校賽艇表演賽。牛津、劍橋、和佛、耶魯等國際名校和清華、北大、交大等國內名校賽艇隊伍先后相聚新津,同場競技、盛況空前。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眾多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外游客的高度贊揚,累計吸引游客100萬人次以上。
新津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雖然不是一項正式賽事,但是能夠吸引眾多國際頂級名校隊伍參賽,足見賽事的宣傳面之廣、影響力之大、參與度之高。賽事連續舉辦至今,規模越來越大、檔次越來越高、聲譽越來越好。如今,新津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不僅加強增進了國際名校之間的交流,同時也讓西方發達國家的精英學子看到了中國的巨變,為歐美國家提供了一個深度了解和認識現代、開放、民主中國的窗口。
未來,新津將繼續依托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奠定的良好品牌基礎,以舉辦賽艇比賽和龍舟比賽為載體,將各種自然與人文資源融會貫通,努力豐富內涵、拓展外延。真正將賽事打造成為國內外名校學子同場競技的平臺、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平臺、世界各國認識和了解中國的平臺,進一步提升成都、新津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文體和文旅事業蓬勃發展。
“艇”進新津,“船”承龍舟。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新津,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