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el怎么了?
2016年8月,Chanel向荷蘭阿姆斯特丹監管當局提交的文件披露了Chanel 2015年的業績狀況。截止2015年12月31日,集團銷售額為62.4億美元,同比下跌17%;營業利潤為16億美元,同比下跌23%。作為非上市公司,Chanel對這一披露數據不予置評。
在前兩年奢侈品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不少奢侈品品牌銷售額與利潤均呈下跌趨勢。稍作對比,就能發現Chanel的銷售額下滑幅度較大,營業收入、凈利潤均有不同程度下跌,業績表現接近前兩年表現最疲軟的上市品牌Prada。而在2014年,Chanel還以利潤上漲38%的業績領跑全球奢侈品市場。
Chanel的業績下跌,必然有經濟疲軟、全球奢侈品市場低迷的影響。產品設計風格單一、支柱產品競爭加劇,都可能是阻礙Chanel業績增長的原因。
83歲的創意總監Karl Lagerfeld從1983年就加入Chanel,至今仍未退休。時尚界對Karl Lagerfeld的設計評價不如他本人的威望一樣高。News Week的作者Robin Givhan認為Karl Lagerfeld反復詮釋Chanel的經典元素,卻沒有產生真正屬于自己的設計,而其過度曝光與“老佛爺”的個人標簽掩蓋了其作品本身的不足。
(墨鏡白發長辮的創意總監Karl Lagerfeld常被人成為“老佛爺”。圖片來源 | candidmagazine)
“設計不夠時尚,”33歲、在時裝領域創業的小婕也有類似感受,“會搞營銷是一方面,重要的還是產品本身。那些花格呢其實很老氣,年輕人不愛穿。”
但是消費者也同樣會為經典埋單。“近年比較火的LE BOY系列、2.55系列,其設計都是根據香奈兒最根本的基因去做延續,”一位不具名的奢侈品行業人士說道。他認為Chanel并不想做爆款。
Chanel在產品的產量、配貨上有一套成熟的做法去限制所謂的爆款,“Chanel只有所謂的‘經典款’。”最近Lagerfeld又透露將把樂高元素加入鞋履和配飾,這也是幾年前“樂高包”的一個延續。
(Chanel的“樂高包”。)
從近兩次的時裝秀場來看,Chanel設計的經典感正逐漸讓位于現代感、科技感。從2017/18春夏系列的開場機器人,到2017/18秋冬系列的太空秀,Chanel正在尋找一種當代的方式來詮釋經典。但時尚評論師Ana Andjelic還是犀利地批評了那場太空秀,認為秀場噱頭蓋過設計本身。
你能找到不少針對Karl Lagerfeld設計的批評,不過也許Chanel需要Karl Lagerfeld的個人價值。并不是每個奢侈品品牌都有一個深度參與品牌歷史、看上去又與時俱進的創意總監,這樣的人更能代表品牌歷史,也更能體現稀有性。換掉老佛爺,品牌可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這只是高級時裝設計中的一部分。Pavlovsky 將高級時裝稱為Chanel的DNA,但高級時裝卻不是驅動Chanel業務增長的主力。Chanel之前的高業績增長依賴于美妝及香水業務。
此前紐約Telsey Advisory的奢侈品分析師David Wu就預計美容和香水業務占Chanel業務約55%,而Chanel No.5香水一直是讓該品類維持高增長的業績功臣。但在2015年,Chanel在法國申報的數據顯示,其美妝和香水業務收入大跌21%至29.1億美元。
(Chanel之前的高業績增長依賴于美妝及香水業務,Chanel No.5香水一直業績功臣。圖片來源 | pursebop)
大跌背后,是這兩類業務的愈發激烈的競爭格局。Prada的副線品牌Miu Miu在2015年與全球最大的香水公司科蒂集團合作推出第一款香水產品,LVMH也在去年推出全新香水系列。在奢侈品牌之外,雅詩蘭黛、歐萊雅、資生堂等這類美容品牌也都在搶占彩妝與香水這一高增長市場。
而2015年全球調價、時裝設計抄襲事件,使Chanel的品牌形象受損;加上Chanel在電商布局較晚,在2015年才開始局部試水電商——多因素綜合,似乎也印證其業績滑坡存在一定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