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陶藝俊杰,曾掀起一股“跨界旋風”,他博采眾長,既有良好的美術功底,又習武健身,不僅在央視大型歷史文化劇《紫玉金砂》里擔任壺藝顧問,并出任重要角色;還在我國首部紫砂MV《東方紫玉》中擔任主演和主唱,成為一位集音律、武術、哲學、繪畫、書法于一身的“跨界”紫砂藝術大師。
“所謂跨界都在規矩之中。跨界就是把其他藝術的長處融會貫通。”
呂俊杰出生在一個紫砂世家,他的父親呂堯臣是聲名遠播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也是他在紫砂世界的啟蒙者,不過,父親讓他學習紫砂的同時,也開始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就有點偶然了。呂俊杰小時候經常生病,有一天,父親說這樣下去不行,你得拜師習武,一來強身健體,二來磨煉心性。因此,呂俊杰幾乎是在學習紫砂的同時起步學練武術,而在這條路上,呂俊杰同樣成就斐然,他不但養成了武林中人的俠義性格,而且在2008 年獲得第6 屆世界武術金獎。
2009 年又拜于少林寺釋永信方丈門下,法號延元。而這兩者的融會貫通,則構成了呂俊杰紫砂藝術的特色與脈絡。
制壺受到先天性的局限,方寸之間要變化無窮,要有自己別具一格的個性,又要顧及功能。
如果你能從呂俊杰創作的壺嘴找到武功蓄勢待發的感覺,你就會領悟練武和做壺的關系。
“所謂跨界都在規矩之中。跨界就是把其他藝術的長處融會貫通,拍戲是弘揚紫砂文化,同時表演也是藝術,講究抑揚頓挫。紫砂作為雕塑藝術,講究造型的韻律感和線條的節奏感,或舒緩或陽剛就像音樂。音樂是無形的,紫砂是有形的。父親對我最大的影響是創新。不要有束縛,有寬松的狀態,把心打開,不局限于紫砂本身。”
父親對他最重要的訓導是“功在壺外”。呂堯臣很早總結出自己的心得,并不斷豐富自身的藝術修養,于音韻、武術、繪畫等領域浸淫極深,他的作品玄石、高山流水、漁歌、菩提、百衲等諸多作品在工藝美術界獲得廣泛認同,具時代氣息,繼往開來。他也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楊永善教授稱做“是一位崇尚自然、道法自然,卓爾不群,且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紫砂藝術家”。
著名學者張頤武把紫砂界的呂氏父子稱做是書法藝術史上的王羲之、王獻之。呂俊杰16 歲開始學藝,第一天踏進紫砂廠,父親就讓他在對面坐下來,非常嚴肅地對他說:你既然吃了這碗飯,以后和同輩人相比就不僅僅要跨一步,而是要跨十步,跨一百步。
從小耳濡目染,令他的起點頗高,基礎功課扎實。而富有前瞻性眼光的父親看到兒子的技藝趨于成熟,馬上對他說:你要出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當時我已經結婚,很留戀家庭生活,父親的決定讓我很痛苦。”但最終他還是到新加坡留學,三年之后畢業于南洋藝術學院。“現在回頭看這段經歷,對我今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上世紀90 年代初,那里藝術氛圍濃厚,觀摩了很多在國內還看不到的藝術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