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吃火雞時多數是燜烤。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用燒烤袋包好,整只烤出。 傳統的感恩節大餐包括了烤火雞,有些家庭是以烤鵝來替代火雞;還有塞在火雞內部的填充佐料Stuffing,是用撕成碎片的玉米面包(CornBread)、白面包和芹菜等等做成的;除此之外還有用火雞內臟煮成的濃稠淋汁(Gravy)。另外還有一樣特別的醬汁-小紅莓調味醬汁(CranberrySauce),用的就是每年九月和十月時盛產的小紅莓。其它的配菜還包括烤洋芋泥、烤紅薯泥、青豆和比司吉等等。最后的甜點當然有應景的南瓜派,也可以準備核桃派或蘋果派。
“喚醒了我們對于早期家園的歸屬感”這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德尼·明茨博士對火雞的定位,而中國古人向來都尊之為羽族之首,在《神農本草經》上列之為上品,例如“雞肉味甘而性微溫。”《隨息居飲食譜》中這么描寫道“雞肉補虛、暖胃、強筋骨、續絕傷、活血、調經、拓疽、止崩帶、節小便頻數、主娩后贏。”清代袁枚也曾說,“雞功最巨,諸菜賴之”。美味健康的火雞肉伴你走過感恩節,過過洋節的同時還能滿足自己的口舌之欲,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