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核
進展
龍頭企業已經開始更名
“其實,即便行業標準不出臺,也根本阻擋不了"美國大杏仁"在中國更名的步伐。”堅果協會秘書長翁洋洋表示,因為我國有強制性國標規定,從今年4月20日起,所有預包裝食品必須在包裝上標明產品的真實屬性。
翁洋洋所說的國標,是指去年4月20日衛生部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11》。該標準規定:不應直接或以暗示性的語言、圖形和符號,誤導消費者將購買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質與另一產品混淆;應在食品標簽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標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美國扁桃仁必須正確標示真實屬性扁桃仁中文名稱,否則就違反了強制性標準的規定。”翁洋洋告訴記者,農業部今年也發布了《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從今年4月15日起實施,其中明確規定,一個農業植物品種只能使用一個名稱,相同或者相近的農業植物屬內的品種名稱不得相同。
據記者了解,目前,洽洽、阿里山、姚生記等行業龍頭企業已經開始在產品外包裝上改變“美國大杏仁”的名稱。
“其實企業都知道,不正確標注產品名稱屬于違規,但確實還有些企業持猶豫態度。”翁洋洋告訴記者,從明年1月1日起,我國強制性國標《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將實施,這意味著,企業現有的包裝、標簽必須全部按照國標進行更換。“在這時候對"美國大杏仁"進行更名,可以不浪費包裝材料,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同時,當前正是扁桃仁生產淡季,存貨較少,今年的新貨原料尚未收獲,相信會有更多企業抓住這一時機進行更名。所以,協會今年底及明年的工作重點就是推動并引導企業更名。”翁洋洋表示,至于行業標準的事情,“我們會繼續爭取。”
律師說法
“美國大杏仁”應全部下架
記者連日來在北京市場走訪發現,標注“美國大杏仁”“美國杏仁”“加州大杏仁”的產品比比皆是。記者在賣場隨機采訪了多位消費者,他們對"美國大杏仁"其實是扁桃仁”的說法都感到很吃驚,表示自己以前一直以為“美國大杏仁”是個頭更大的杏仁,而國內的杏仁很小。
知名消費者維權律師、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冬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依據強制性國標,今年4月20日以后生產、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以“美國大杏仁”命名的產品都屬于違法銷售,涉嫌欺詐消費者,應全部下架。
“其實,即便不依據國標,這種故意隱姓埋名的行為已經致使消費者利益受損,消費者完全可以進行索賠。”吳冬表示:“如果幾十年來明知張冠李戴還繼續我行我素,就已是一個"丑聞"了,海關、工商等相關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理應立即介入調查。”
消費提示
如何區分杏仁及扁桃仁
杏仁,英文名稱Apricot;扁桃仁,英文名稱Almond。杏核和扁桃核在外觀上有較大區別,憑肉眼即可很容易地區分。杏核表面光滑,邊緣有溝紋,外殼為堅硬的木質。而扁桃核有明顯的蜂巢狀孔紋,呈長圓錐形,其仁皮為黃色,粒形較大。除了外觀上的差別,杏仁和扁桃仁的營養價值和藥理功能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