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M: 當今,國際飛機制造企業與中國本土企業的攜手合作已經成為潮流。賽斯納與沈飛的合作也成為典范之一。目前這一項目進展如何?賽斯納是否將會在中國啟動更多的合作項目?
Robert Gibbs: 賽斯納一向以高度全球化的經營方式聞名于世,無論從選材、工程、生產還是供應鏈等環節,我們的足跡遍布全球各地。我認為我們和中航工業沈飛集團的合作就賽斯納162“捕天者”飛機的合作意義非凡,是我們在中國第一個雙向業務往來。此次雙方合作,賽斯納公司將承擔該款飛機設計、ASTM符合性工作,并提供現場支持和質量保證。沈飛將負責賽斯納162的制造、總裝與試飛。首架沈飛制造的賽斯納162已經于日前完成試飛并交付美國客戶,預計在未來幾年可達到 700架/年的產能。在合作的開始,沈陽工廠就定位于賽斯納162的全球制造中心,產品將供應全球市場。我們對和沈飛的合作充滿信心,此次合作的成功也將激勵雙方在未來進行更深入的合作。
GFM: 隨著我國首個通航試點—閻良基地的獲批,陜西和山東又陸續召開了通航大會,通航市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您認為中國通航業應該走一條怎樣的發展道路?
Robert Gibbs: 我認為,中國通航業正朝著正確的發展道路邁進,首個通航試點的獲批是至關重要的里程碑,越來越多的航空業展會和飛行大會的舉辦也將更多人們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點吸引過來—發展通航業對經濟社會的意義正為中國所發現和認識。
中國地大物博、人杰地靈,是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中恢復的重要動力源。而通用航空在中國從東部的一線城市到中西部的二三線城市乃至城鎮的發展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2008年中國公路、鐵路基建投資都在6000億元人民幣以上,航空基建在2000億元的水平,其中絕大部分用于民航投資。如果未來在中國更多的地區能夠建設機場供小型支線飛機和通航飛機起降并增加應用的飛機數量,各地間的經濟、物資、文教交流必將更加便捷,抗災搶險、醫藥用品運輸也將更為及時。
在這些地區,通航飛機將提供更為經濟、便捷的交通解決方案。從公務機的角度來看,只需一架價值150萬美元的賽斯納“凱旋號”,就能以每小時350公里的速度飛行將近2000公里,輕易地做到每周巡視跨省的業務范圍,從而在與競爭對手的角逐中占得先機。旗艦公務機“獎狀十”的最大航程更是超過6000公里,最大巡航速度達到970公里/小時,從而迅速實現洲際公務出行。因此,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應用范圍,使通航能夠在中國社會更多領域一展身手從而引導市場需求,使通航產業鏈真正發展壯大,是一條可以期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