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產業的發展,往往是衡量一個旅游城市國際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近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三亞在港私人游艇數量從06年的8艘增長到目前的61艘,4年時間數量增長7倍,加上游艇會所功能設施的不斷完善、國際知名游艇品牌的相繼入駐和各類游艇活動的不斷推動,三亞游艇產業迎來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春天。
蓬勃發展中的三亞鴻洲國際游艇會
游艇產業短期內得到了迅猛發展
游艇產業以其對經濟的強勢帶動,被業內人士稱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機”。三亞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海洋資源,在發展游艇產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特別是在政府主導、企業推動的浪潮中,三亞游艇發展可謂大步向前。
據三亞海事局介紹,目前三亞私人游艇數量已由06年的8艘增長至目前的61艘,短短四年之內增長了7倍。另外,目前三亞建成初具規模的游艇俱樂部2家,投入已使用的游艇碼頭3座,在建的游艇碼頭3座。
其中,已建成的三亞鴻洲國際游艇會為海南最大的游艇俱樂部,總投資約為4億元人民幣,現已完工72個泊位,第二期在建約120個泊位。按照規劃,該會所碼頭全部完工后,擁有泊位可達300至500個。
據三亞鴻洲國際游艇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會所全長約1公里的“游艇街”,吸引了博星、賓士域等世界頂級知名游艇品牌,并紛紛在此派設代表處或辦事機構,初步形成了一條集游艇租賃、銷售、泊位及會籍銷售等游艇產業服務鏈條。
游艇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制約
三亞鴻洲國際游艇會市場總監胡笑銘表示,由于我國的游艇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游艇的發展定位、會所規劃、檢查管理等,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胡笑銘認為,游艇的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定位不清晰。他指出,游艇是休閑娛樂工具而不是交通工具,但目前國內將游艇基本等同于交通運輸工具管理。據胡笑銘介紹,游艇主要分為帆船和機動艇兩部分,目前,在國內動力艇能上牌,而同樣作為游艇的重要分支帆船,卻面臨著不能上牌的尷尬。
在談及游艇的檢查管理時,胡笑銘認為當前游艇發展還存在駕駛證認證體系區域性明顯、無設計圖紙不能上牌、通關費用比國際水平高等問題。他認為,這些都是阻礙當前游艇產業快速發展的障礙。
三亞海事局詳細分析了當前游艇產業發展存在的幾大瓶頸:一是外籍游艇在辦理進出口岸查驗過程中,所提交的證書資料無明確規定要求,無法對所預定航線或所靠泊碼頭的安全作出評價;二是部分形式新穎種類的游艇在國內無相關檢驗規范;三是外籍游艇在本地開展觀光活動仍然受限于開放水域的范圍;四是非我國公民在我國購買游艇后仍然無法辦理船舶登記;五是轄區國內游艇和游艇裝載外籍人員的禁航區域及相關制度未建立健全;六是國內游艇開航報備制度未能有效執行。
最大限度地拓展游艇產業的發展空間
據了解,2010年8月,交通部海事局針對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困難,頒布了《游艇安全管理工作實施意見》,國內游艇監管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別是對進口游艇檢驗和相關設備的認可、游艇駕駛員證書認可、外籍游艇的航行及監督、境內制造游艇的出口查驗等方面,分別從政策層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三亞海事局副局長表示,特別是在相關游艇檢查管理政策配套跟不上的情況下,海事部門結合口岸實際進行了大膽嘗試。比如,針對部分無法辦理登記的游艇,三亞海事部門采取備案登記等多種方式進行管理,并允許該類游艇在指定區域從事試航活動;針對游艇駕駛員證書不通行,三亞海事部門采取在本地游艇駕駛員指導的情況下,允許部分外地游艇駕駛員開展試駕活動……
據了解,特別是在今年的“海天盛筵”、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等活動中,三亞海事部門在制定海上保障方案、劃定停泊區和試航試駕水域、發布航行通告、游艇簽證、口岸查驗和安全檢查等方面提前介入,確保了各類游艇活動的水上交通安全,并最大限度地助推了游艇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亞市口岸與海防辦主任左正和介紹,游艇產業的破局之道,關鍵還在于政策層面,三亞必須要結合實際做好先行先試的改革和探索。他同時表示,在游艇產業的發展上,三亞要爭取走在全省的前列,要讓游艇經濟真正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