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新氧APP醫美平臺入選騰訊2017年“我是創始人·騰飛榜單12強”!
截至2017年,新氧用戶規模超過2000萬。對于一個高客單價、重決策的垂直領域來說,這一用戶量足以產生巨大的行業影響及豐厚回報。基于其快速增長的用戶規模,引發了全行業的關注!
據記者了解,新氧成立于2013年,采用“美容日記”一類的親身體驗類內容,在醫美內容貧乏的互聯網上成功聚集了一群愿意付費,但決策慎重的潛在消費者。并利用手中的精準流量,在新氧醫美網絡社區撬動了數量眾多醫美服務機構,完成了消費者與醫美機構之間的精準對接。
對此,新氧創始人兼CEO金星先生表示:為了變得更美,女孩子們預備了大筆預算。至于這些預算投向何處?醫美服務應用“新氧”希望為愛美人士找到放心花錢的地方,同時也從醫美機構處獲得回報。
新氧匯聚愛美人士,吸引垂直用戶,形成巨大流量
2013年新氧剛成立,金星急需足夠豐富的內容來吸引用戶。但是,這位曾在中國元老級社交網站“貓撲”供職的創業者深知,盡管中國越發開放,但對于美容整形者的社會壓力依然存在,他們很難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同好并與溝通,所以即使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愿意坦陳自己有美容整形的計劃,并付諸實施的人并不多。
金星也坦言:一個女生不太敢在微博這樣的社交媒體上公開說自己美容了,因為下邊的公開評論可能毀譽參半,甚至負面評價居多。他以“貓撲”的社交運營經驗對新氧做了定位:“在社會層面上,稍顯另類和非主流的人群更容易形成社區:當不被大眾話語所接受,他們更需要一個地方相互傾訴,抱團取暖。金星想讓愛美人士在新氧的社區里暢所欲言。”
如何將這樣的定位用到醫美社區新氧上,金星也是費了一番周折的,他說當時消費者已經意識到:“你要在臉上動刀,你要花上萬塊錢,決策自然非常謹慎,需要收集信息”。可是在那個時候,中文互聯網上有參考價值的內容不多,一方面缺乏相應的發表平臺,另一方面醫美機構的軟性廣告充斥著網絡。
當時有人建議金星炮制內容,金星堅決予以反駁,他認為只有真實內容才能吸引消費者,任何不切實際的炮制只會讓自己陷入尷尬境界,所以金星大膽地選擇了內容引進。
金星為新氧選擇的內容引進是將某整形業興盛鄰國的醫美社區內容翻譯引入到國內,“圖文并茂,拍照拍得好,文字也詳細”,方便中國愛美人士參考。此外,新氧還通過市場活動,試圖豐富本土原創內容。邀請各大整形醫院在新氧平臺上提供少量免費整形機會,參與者需要發帖說明為什么自己應該得到這個機會,并承諾在整形后的一段時間連載整形日記,供后來者參考——這些動作都極大提升了社區的活躍度,新氧吸引了眾多垂直用戶。
事實證明,真實的內容的確可以吸引有相同感受的用戶,同時也為有醫美需求的人,指引了更準確的方向,這種前人的美容經驗和恢復日記,對于那些后來者的參考意義極大。
新氧以大流量撬動醫美機構,使變現成為可能
當新氧社區引來了巨大用戶流量時,就再形成一個交易平臺,雙方變成了一個互相推動的模式。當新氧匯聚了足夠多的低成本流量,變現也就成為了可能。
金星判斷,就像攜程和搜房那樣,對于垂直平臺的機會,多數高客單價、審慎決策的領域,理論上都有機會出現一個垂直交易平臺的機會,而新氧就是金星在醫美領域打造的交易平臺。
一般而言,醫美機構的營銷費用占全部支出的三成五到四成: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獲客,并努力將其轉化為付費用戶。這就是先有流量,再有交易!
當新氧能將平臺上的用戶導到醫美機構促成交易時,它也能獲得醫美機構支付的市場費用。新氧的商業模式類似于“大眾點評+天貓”:新氧的社區部分對應前者,而交易部分對應后者。在社區中,網友創作的整形日記匯集在一起,變成了對醫院和醫生的點評。而作為平臺,也允許證照齊全的醫美機構利用新氧獲客,促成交易。
金星說相較于百度這樣的搜索引擎,優質醫美機構在新氧渠道的獲客成本僅為前者的七分之一,這大大節約了市場費用,拉低了營銷成本。當然金星也表示,有一點需要注意,“不同醫院,不同醫生做的雙眼皮可能不一樣”,社區分享型的平臺更合適醫美服務這種非標品的導購和推薦。
醫美行業凈利潤不足一層,新氧勝在的復購率高
金星婉拒了騰訊財經有關公司利潤多少的問題,僅強調公司已在2016年下半年實現盈利。他分享了部分數據以佐證醫美行業的龐大潛力。據市場機構德勤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醫美市場約112億美元,2015到2020年間的年均增長率是約23%。
但與市場大眾普遍認知有些許差異的是,醫美機構的凈利潤率并不高。11家新三板掛牌醫美機構的2016年財報顯示,凈利潤率普遍不足一成,最高的機構不到15%,營業成本中銷售費用占均值為36%,最高能達到約六成。金星說,醫美機構雖然凈利潤率并不高,但勝在復購率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走量”!他風趣地說道“女孩子夏天要脫毛,秋天要補水……雙眼皮一輩子可能只割一次,但瘦臉針半年得打一次,玻尿酸3-6個月打一次……”
整形會上癮的說法,不是金星說的,但根據行業經驗而言,這話的確很有道理!醫美行業用戶復購率極高:根據新氧數據,用戶在包括首次下單在內的12個月里,平均每位用戶產生4.1單消費,其中超過九成的人都不只一筆訂單。
新氧打通醫美行業全產業鏈,格局升級在即
在消費者與廠商之間,當前者的信息搜集意愿和能力不斷增強,耗材和器械廠商在影響醫院和醫生采購決策的傳統操作路徑外,也嘗試影響消費者,以期通過消費者影響醫院和醫生。一方面,醫美領域市場化程度高,醫院和醫生重視消費者反饋;另一方面,醫美領域耗材和器械的性質類似于化妝品,消費者有意愿參與采購決策。
醫生與廠商的連接是醫療領域的傳統關系:廠商為醫生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以拉近距離,培養醫生使用其產品的習慣;而握有眾多醫院消費數據的新氧,也可以利用其匯聚的醫院資源,集中向廠商低價采購藥品和耗材。
此外,在醫院與醫生之間,存在招聘和培訓的可能性。而在醫生與醫生之間,則有可能形成專業性社區。
金星說,醫美行業中有四個要素,在醫院、醫生、消費者和廠商之間,新氧已經連接了消費者和醫院、醫生,做導流和消費決策的生意。但事實上,還有其他潛在商業機會發生在消費者與廠商、醫生與廠商,醫院與醫生及醫生與醫生之間,利用已經獲得的龐大垂直流量,新氧愿意嘗試“四兩撥千斤”。
當以上連接都已建立,新氧還試圖借由這些關系,進軍醫生、廠商及醫院之間的商業機會。“成為醫美行業的服務提供商。”
金星表示,在用戶導向的醫美領域,整個產業鏈條中最有話語權的就是手握消費者的平臺。他希望從消費者入手,生長出一個龐大的醫美產業鏈。新氧力圖構建醫美行業全產業鏈,格局升級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