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與長袖衣物、長褲為伴,皮膚出現片片銀屑,遭受關節疼痛的折磨??這些,正是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的真實寫照。患者受病情所困,生活質量大打折扣,幸運的是,近年來,隨著生物制劑的面世,打破了傳統治療的局限。香港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鄧淑娟稱,只要積極求醫,重拾光滑皮膚,活動自如,絕不是遙不可及的夢。
醫生指出,銀屑病關節炎的成因是免疫系統失調,身體出現“自己打自己”的情況,使得皮膚及關節長期發炎。“近6成銀屑病關節炎患者均是先患上銀屑病,再出現關節炎,約3成人則相反,剩余1成的患者則會同時出現銀屑病和關節炎,較為罕見。”由于銀屑病患者會有3成幾率出現關節炎的狀況,因此各位銀屑病患者不能掉以輕心。
(銀屑病關節炎)
關節炎分類多 嚴重可致關節變形
鄧醫生稱,患者的皮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皮屑,由于社會認知不足,身上的皮屑往往令被誤會為具傳染性,令患者身心承受無比的壓力,“皮屑出現在手腳、身驅的話,還可靠衣服遮蓋,但常出現皮屑的發際邊緣,就嚴重影響到外觀,大大打擊患者的自信;再加上關節炎帶來的痛癥和晨僵,睡眠質素下降,兩者聯合起來,便會令患者的工作和社交生活都會大受影響。”
與類風濕關節炎不同,銀屑病關節炎最常出現的是不對稱性關節炎,小關節如手指、腳趾等會出現紅、腫、熱、痛等關節炎癥狀,隨著病情惡化,關節會出現無法逆轉的侵蝕,導致關節變形,嚴重影響活動能力。銀屑病關節炎也有機會涉及到脊椎或骶髂關節,誘發出發炎性背痛、晨強等種種問題。
(香港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鄧淑娟)
并非“絕癥” 及早治療最重要
患者以往對此病認識不多,常誤以為這個病沒得治療,“有的病人飽受病情所困多年,以為沒有正規治療可循,轉而向民間『神醫』求診,不但不能改善病情,更是白白浪費金錢和時間。”鄧醫生無奈地說道。
其實,隨著醫學進步,治療方案漸趨多元化,成效亦更理想。“以往,治療銀屑病關節炎,醫生主要采用類固醇藥膏,甚至口服類固醇治療皮膚癥狀及關節痛癥,成效不盡理想之余,副作用也較多,令患者有所卻步。”
鄧淑娟醫生說,“幸而,近年藥物發展迅速,如果病人的關節痛輕微,受影響關節少,可以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作舒緩;但如果病情較為持續和嚴重,可服用口服風濕科藥物(如甲氨蝶呤-Methotrexate)以改善病情,若涉及到脊椎、骶髂關節、或出現指炎、或筋鍵韌帶連接骨的交著點發炎,病人可以盡早使用生物制劑,阻止病情繼續惡化,避免關節受損、變形。”
其實,生物制劑的原理,是直接抑制體內的炎癥因子,目前治療銀屑病關節炎的生物制劑有兩大類,分別為“抗白細胞介素-17A”及“抗腫瘤壞死因子”。那患者該如何選擇呢?鄧醫生表示,“其實兩類生物制劑都能改善病情,抗白細胞介素-17A對治療銀屑病皮膚方面效果較為顯著,醫生會按病人情況選擇合適的生物制劑。”
鄧醫生提醒患者,如有任何疑問,可以及早主動尋求風濕病科專科醫生意見,別因為病情而灰心絕望,或誤信坊間不可靠的信息和“治療”,因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文章數據由香港風濕病科專科鄧淑娟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