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創下連續8年的新低,人民幣能否守住“7”成為目前最被關注的話題。但正猶如“蝴蝶效應”一樣,人民幣匯率的變遷,以及投資者對于房地產市場前景的憂慮,反而會進一步刺激到中國這個亞洲最大黃金消費國的需求升溫。
正如知名投行高盛近期的報告中所預測那樣,中國實物黃金購買增加的潛在推動因素包括,把購買黃金視作在資本管制下對沖潛在人民幣貶值的一個途徑,此外購買黃金也是資金從房地產市場分流的一種方式。
實際上,即使沒有人民幣貶值的這一突發情況發生,我國對于黃金的需求一直處于旺盛之中。據今年發布的《中國黃金年鑒2016》顯示,2015年我國黃金消費量為985.9噸,連續三年加冕“黃金消費第一大國”桂冠。其中,黃金首飾消費量為721.58噸,占我國黃金總消費量的73%。我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黃金加工國和黃金消費市場。
競爭加劇,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
我國黃金市場的持續走熱,自然引發了黃金行業各大企業的競爭加劇。同時,面對消費者逐漸變化的黃金消費需求,以及同行業的競爭加劇,黃金行業的企業們也紛紛進行多個角度的模式創新,希望能夠在激烈競爭中,獲取一席之地。
營銷模式的創新,現在正在被眾多黃金企業所關注。在互聯網+的熱潮影響下,一眾互聯網黃金平臺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借助互聯網這個嶄新的營銷平臺,實現黃金品牌和產品,更快速和廣闊的市場覆蓋、滲透。
例如,銀行系黃金、國美黃金、黃金樹、金生寶等等都以“互聯網+黃金”為名,進行投資布局。“黃金在互聯網之前只擁有投資品以及消費品的兩種屬性,二者幾乎互不往來,而‘互聯網+黃金’則使得黃金擁有了互聯網的特性,其可以實現理財、貸款、消費、回購等全生態的多樣化的策略。”某黃金行業分析師認為,互聯網黃金平臺品牌的出現,也是滿足消費者更為多元的需求。
款式和純度的創新精髓
如果互聯網+的引入,成為黃金行業在營銷模式進行商業創新的一大亮點的話,那么實際上,從最本質的產品層面看,整體黃金行業的創新競爭,表現得也更加的激烈和精彩紛呈。畢竟,產品作為營銷之根本,產品層面的銳意創新,將讓眾多黃金企業們,在競爭中具有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一方面,很多企業在黃金產品的款式層面開始傾注更多的專注和智慧。他們借助“跨界”這一大特點,尋求外形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希望贏得更多年輕群體的關注。
例如近日推出新品的周生生,以足金為主軸,配襯波斯瑪瑙、酒紅色瑪瑙和黑玉髓,兩者搭配碰撞出全新款式。通過這種不同材質的“跨界”,讓黃金飾品表現得更加富有創意,吸引更廣泛人群的關注。
另外一家重頭企業周大福,牽手航海王打造“航海王”主題系列,將原本家喻戶曉的卡通人物與黃金做結合,使得厚重的黃金上多了多分活潑,向年輕群體發起攻勢。
除了黃金的款式造型層面的創新外,我們發現還有很多黃金企業,則開始在黃金的“純度”上不斷發力,贏得消費者的關注和青睞。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夢金園,該品牌以高純度和輕奢款式為主要特點,不斷進行黃金制作工藝升級,試圖通過黃金“純度”的專注提升,從產品本質上和競品拉開差距,提升消費者的品牌好感和投資希望。
其實,無論是營銷模式上的“互聯網”化,還是款式造型上的“跨界”創新,以及在“純度”上的厚積薄發,背后所折射的,則是這些黃金企業更加聚焦在自身特點上的發展戰略,更聚焦在針對消費者需求的不斷細分和精細化滿足。
國內黃金行業的激烈競爭,將隨著各種因素所刺激的市場升溫,而更加猛烈,更加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