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11月26日電(記者 劉雙雙)26日,2016軌道交通產業國際峰會在“中國電力機車之都”湖南株洲啟幕,500多位國內外領導、專家、學者和嘉賓,共同把脈中國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成果,共商軌道產業生態未來。這是中國軌道交通行業舉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一次的國際峰會。
隨著“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軌道交通產業已成為最具經濟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高端裝備產業實體。在國家產業轉型升級和高鐵“走出去”的戰略指引下,“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智造”轉變,為中國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加廣闊的前景和動力。
基于此背景,為助力中國軌道交通產業升級發展,中國最大的軌道交通產業所在地株洲及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商中國中車集團,聯手發起舉辦此次軌道交通產業國際峰會。
見證了中國電力機車牽引發展全過程的原鐵道部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認為,中國電力機車工業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具有造血的功能,即自主創新能力。而這種自主創新的能力又來源于長期積累的結晶,來自于實驗設施的支撐、高水平專家隊伍和自強不息的傳統。創新是來之不易的,是用錢買不來的,創新能力也從來不是速成品,需要數十年的積累、培育、磨礪和激發。
在傅志寰看來,中國乃至全球軌道交通建設方興未艾,株洲應該加快發展軌道交通產業,加快建設軌道交通城,打造成富有競爭力、影響力的世界電力牽引中心或世界軌道交通產業之都。
“在軌道交通產業不斷尋求高速、重載突破的同時,我們更需要將軌道交通的技術引向綠色、智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專家委主任劉友梅建議,把長株潭打造成為“全球軌道交通博物館”,以株洲田心為核心,建設全球軌道夢工廠,將株洲軌道交通產業打造成為全球“燙金名片”。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表示,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應注重融合、創新發展。從工程應用、產品的譜系化、低消耗、高性能、可靠性上升級、創新,同時實現軌道交通和能源領域的融合,成為綠色、服務、人文的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
本次峰會以“融合 創新 共贏”為主題,同時邀請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0余位駐華使節,西門子、阿爾斯通、卡巴斯基等多家跨國企業以及國內50多個城市代表、10余家國內著名高校院所等參會。為期兩天的峰會不僅將舉行系列主題論壇,還會召開各地市領導及業主領導考察對接會、各配套企業考察對接會,以期共謀軌道交通產業的合作發展、加快軌道交通產業的轉型升級。
據了解,峰會所在地株洲集聚了中車集團旗下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電機、中車投資控股等四家子公司以及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配套企業300多家,形成集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售后服務—物流配套于一體的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條,本地配套率達70%以上,產品出口已覆蓋北美、南美、東歐、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株洲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株洲電力機車產品已占全球市場的27%,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