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姐萬萬沒想到,一個無心之舉,竟讓自己損失了8000多元。作為一名時尚白領,黃小姐平時喜歡在微信上曬一下自己的幸福生活,什么美食心情、旅行見聞全都不在話下。誰知卻因此泄露了個人信息——大意失了“金”州。
前段時間,黃小姐申請了一張某銀行的信用卡,卡面俏皮精致,黃小姐條件反射般地拍下了信用卡的正面照片以及背面自己的簽名,隨后就發(fā)到了朋友圈,并開心地配上文字:“任性刷,買買買!”
看似一次普通的曬新鮮,一周后卻讓黃小姐傻了眼:她的信用卡竟然在某境外購物網站上瘋狂消費了8000多元。心急之下,黃小姐立刻撥打了該銀行的客服電話進行掛失處理并報了警。
經調查,在某些境外網站購物時根本不需要出示實體信用卡,只需輸入卡片上的相應信息就能付款。黃小姐的信用卡就是通過微信被“圈”內的不法分子盜用了。
黃小姐的事例為我們提升信息安全意識敲響了警鐘!信用卡相關的個人身份信息與你我息息相關,不僅包含本案中黃小姐使用的銀行卡卡號、有效期、校驗碼(信用卡背面簽名條上數字的后三位)等內容,還包括了身份證件、工作單位、銀行卡密碼、手機號碼、手機短信動態(tài)密碼、網銀用戶名、網銀登錄密碼等信息,一旦泄露可能對個人信用或財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對此,興業(yè)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興業(yè)銀行配備了7*24小時全年不間斷的信用卡交易監(jiān)控系統和團隊幫助客戶防范風險。同時,廣大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井噴的今天,對個人信息安全要時刻警惕,把握好以下三點,以避免不法分子趁“虛”而入:
第一,申請辦卡講“門道”
認準銀行官網、官微、網點柜臺等正規(guī)途徑辦理信用卡。不要輕信他人代辦的說辭,遇到索要費用要提高警惕,個人信息和材料復印要注意保管。必要時,在復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例如“僅供申辦**銀行信用卡使用,再次復印無效”的字樣,以防止材料被挪作他用。
第二,信息變更早告知
電子郵箱、賬單地址、電話信息有變動,請及時知會銀行,以免因信息未達貽誤還款,同時,確保賬戶涉險時,銀行能第一時間聯系到您,避免或降低損失。
第三,信息保管要謹慎
不要隨意將身份證、信用卡轉借他人使用,刷卡時不要讓卡片離開您的視線。銀行不會向您索要密碼或手機短信動態(tài)密碼,因此遇到對方索要時,提高警惕,冷靜甄別,不讓施騙者得逞。
更多安全知識,請登錄興業(yè)銀行信用卡中心官網http://creditcard.cib.com.cn或官方微信賬號“興業(yè)銀行信用卡中心”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