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汽車一樣,擁有一架屬于自己的飛機,想去哪里,開上就能飛起來。這種發達國家一部分人已經過了幾十年的生活,也一直是很多中國人的夢想。
據介紹,私人飛機“上天”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所駕飛機須獲得民航局核發的“飛機適航許可證”;二是飛行員須有合法有效的飛行駕照;三是須向軍民航空管理部門申請飛行區域和飛行計劃,申請中必須詳細注明飛行單位、飛行任務性質、機長(飛行員)姓名、代號(呼號)、航空器型別和架數、航線、飛行高度和飛行范圍等諸多內容,批準后方可飛行。
私人飛機“上天”還需要具備以下配套服務。購機:除了要經過尋找飛機制造商和購機代理商、簽訂合同、航運、清關、驗收、試飛等程序外,當購買完私人飛機之后,還要向民航局申請辦理飛機的國籍登記證、適航證、機電證,這些手續都辦完之后,私人飛機才可稱為“證照齊全”。運營:要有空域、航線,否則飛機沒地方飛;要有機場,否則飛機沒地方停;要有飛行的通信導航系統,否則飛上天會迷路;要有飛機零部件、航油和日常養護服務等一系列的配套供應等。
去年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中國民用航空局批準《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自2013年12月1日起實施,民航局也宣布放寬私人考取飛行駕照的標準。
從國外航空發展史來看,開發低空空域可以帶動國家相關產業的發展。在低空飛行的通用航空業的發展需要大量航空器,將極大地促進航空制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進而帶動新材料、電子、通信、能源、精密制造等一系列相關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國際經驗表明,通用航空產業投入產出比為1比10,就業帶動比為1比12。
據國際民航組織數據,美國現有航空器24萬余架,各類機場約1.9萬個,持照人員幾十萬,通用航空占其中絕大多數。通航每年飛行2000多萬小時。通用航空產業一年的產值為1500億美元,提供了126.5萬個就業崗位。
我國目前航空器保有量1萬余架,其中通用航空器僅1000多架;機場總數約1000個,持照人員幾萬人;通航從業人員不到1萬人。去年產值不到20億元人民幣,提供就業崗位僅
8000余個。而即使像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也擁有1萬架以上的通用航空飛機,通航機場有幾千個。
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秘書長張峰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航空業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深入公眾生活。通航產業鏈長、拉動效應遠高于汽車行業。適應公眾的消費升級,構建立體綜合交通體系,都迫切需要大力發展通航產業。隨著行業發展大潮的來臨,私人飛機上天將不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