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我國互聯網接入第21個年頭,是正式開啟第三個十年的一個基準年份。而伴隨市場經濟繁榮,企業的競相角逐與優勝劣汰都在逐漸壓縮到更短的時間單位。身處其中,總感到不留神就錯失掉一條起跑線。
國內創業者首先都是靈敏的市場雷達。
一旦一家企業找到的探索性模式出現了不錯的數據積累、被驗證可行后,即刻擁有更深厚資本背書的企業與領域沾邊的競爭者便相繼涌入,甚至原本做其他模式的玩家也轉身投入對該模式的復制。這使得對象細分行業過早地出現了擁擠,對應的例子不一而足。
然而正如你也總能在每年公布的胡潤百富榜中,看到一些名列榜首卻不甚曝光的企業家,他們低調地在江湖沉浮并悶聲發財,在潮流經濟這趟路上探索了將近10年,YOHO!正是這樣一家水到渠成地發展了媒體、論壇、電商、展會,卻不甚張揚的行業另類。
對于一家處于細分領域上升及疆域擴展階段的企業,本應該迫切被需要的融資需求在YOHO!而言卻仍有充裕現金流背書,占比集團過半盈利的潮流電商渠道YOHO!有貨是其中重要功臣。YOHO!有貨根據其所售賣商品的潮流快速迭代特質,摸索出了十分適應平臺的“季度80%售罄”模式,采取組合促銷模式,在第一時間為消費者帶來全價新鮮款式,而后根據實時銷售情況調整商品參加的活動促銷品種,實施階梯浮動調價,全面促進當季度(以自然月90天為基準)商品售罄8成。這種快速緊繃的方式使得YOHO!有貨的現金流一年可實現3番輪轉。
充分調動的運營效率一度令有貨品牌拓展之路走得一路順風,但近兩年平臺型電商一路收購或開設細分領域項目部,高歌猛進地“滲透”下沉領域也讓YOHO!感受到了一絲緊迫感。“打造生態”被YOHO!演繹出了小眾化的路線,“潮流人群較之普通大眾對信息的需求更加敏感,因此,我們需要內容與服務雙升級,打造潮流生態。”據YOHO!有貨CEO鈕叢笑介紹,YOHO!媒體正在逐漸從提供單品上新資訊、穿搭指南等基礎內容走向提供包含興趣、偏好等生活方式的內容;同時,在服務方面YOHO!也已開啟O2O模式,接入信用卡服務、旅行、音樂、視頻等各種現存線下優勢服務資源。
截至目前,YOHO!已完成C輪融資,投資方為軟銀賽富資本,融資額3000萬美元。此前分別獲得鼎暉創投、貝塔斯曼風險投資基金與新加坡VERTEX祥峰的融資。2015年下半年,YOHO!有貨或迎來大動作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