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美國與中國簽訂一項互惠協議,將雙方公民的旅游和商務簽證期限延長至10年,并將學生簽證期限延長至5年。該項協議為中美兩國帶來獨特的發展機遇,進一步拓展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商務往來及休閑旅游業務。
該項協議很有可能對全球最大的美國航空市場以及全球發展最快的中國航空市場帶來巨大影響。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最近發表的一份預測報告稱至2030年,中國航空客運市場將超越美國。
根據OAG對過去三年航空運力增長率的分析,預計全球座位數最高的前十大機場排名將出現驚人變化。在2017年底之前,很可能在2015年間,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將超越y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杰克遜國際機場成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并結合由航空公司提供的2015年初航班計劃數據顯示,年度北京進出港座位數總數超過1.2億個,迪拜緊隨其后。2015年,全球十大機場將比2009年的前十大機場多提供近40%的座位數。另外,僅在五年前,前十名排行中有8個屬歐洲或美國機場,但到2017年,可能只剩下3個。
然而,全球焦點完全集中在中美兩大航空市場上,尤其是在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亞太區將在接下來的20年約占全球航空運輸增長的三分之二。而目前,美國顯然占據著主導地位。2014年11月,美國班機座位總數為8,530萬個,中國為5,040萬個。雙方在國內及國際座位數供應方面水平相當,中國國內座位數的供應量占比為79%,美國為78%。
對數量有限的主要樞紐機場過度依賴意味著中國受到空域資源的極大限制。北京的機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開始在大興區興建首都第二國際機場,該機場將于2018年投入使用。雅加達、倫敦希思羅以及香港等其他可能躋身2017年全球十大機場排名的機場也面臨相同的容量挑戰,而迪拜及伊斯坦布爾等發展迅速的機場城市正興建新設施來應對預期增長。洛杉磯于2013年開設了新的航站樓,吉隆坡也于2014年推出了全球最大的廉價航空航站樓。
“展望未來,中國航空市場的規模如果要超越美國,國內的航空服務必然要成為增長的主要動力,因此他們需要更好地規劃全國范圍內的業務分布,”OAG亞太區業務發展總監Mark Clarkson表示。“這就是中國政府著手開展一項大型機場建設計劃的原因所在,特別是針對二線城市。”到2015年底,中國將擁有230個民用機場,一年能夠為4.5億人次乘客提供服務。在今后五年,中國民航運輸業將向機場建設投入約4,250億美元,以改善國內的航空運力網絡連接。
廉價航空公司(LCC)服務在亞洲的持續擴展將進一步刺激基礎設施的發展。中國有望成為主要參與者,尤其是在區域內廉價航空公司增長領域。根據OAG對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間亞太區前二十大國家航空市場座位總量的研究表明,中國在增長最快的國家排名中位列第八。澳洲與中國間的座位數年平均增長率為11.4%,中國與泰國間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0%。
在中國,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 最近取消航空公司的最低價格要求,并推出新措施及獎勵政策,以推動中國廉價航空公司的發展。
“鑒于中國民用航空局放寬對廉價航空公司成立及營運的規定,為行業帶來潛在影響,讓中國主要廉價航空公司獲得發展機會,或參與區域市場競爭,”Mark Clarkson繼續評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