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翼失事事件之后,駕駛員的價值再一次被提及
德國之翼失事事件之后,駕駛員的價值再一次被提及
漢莎航空旗下的德國之翼4U9525航班在從巴塞羅那飛往杜塞爾多夫的途中墜毀于法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區,機上144名乘客與6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路透社報道,法國調查人員周四表示,根據黑匣子中獲取的駕駛艙語音記錄,副駕駛員曾將機長鎖在駕駛艙外,然后自己駕駛這架空客A320客機從巡航高度下降8分鐘直至墜毀。
德國之翼失事事件之后,駕駛員的價值再一次被提及,R.W.Mann & Company航空咨詢公司創始人Bob Mann表示,飛機實現完全自動化駕駛最大的障礙并不是航空公司,而是保險公司。彭博社消息,據了解調查情況的人士稱,據信故意導致飛機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區墜毀的德翼航空副駕駛Andreas Lubitz患有心身失調病,并曾因此病接受多位神經病專家和精神病專家的治療。心身失調據認為是由壓力和焦慮等精神原因導致的身體疾病。
隨著法國檢方稱德國之翼失事客機副駕駛員涉嫌蓄意墜機,大眾的注意力再一次轉移到在飛行中起著重要作用的駕駛員身上。當人們在硅谷熱烈討論無人駕駛汽車的時候,人們也會好奇究竟什么時候航空工業會轉變模式,實現飛機完全自動化駕駛。
人類是時候放棄駕駛了嗎?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如此。他們認為,從長遠來看,飛機自主飛行比遠在控制室千里之外的飛行員要好得多。Safety-wise認為,有一半以上的致命飛行事故都涉及到機組人員的錯誤。
人類是時候放棄駕駛了嗎
隨著安全性能的改善,無人駕駛客機對航空公司和乘客來說都將明顯降低成本。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市杜克大學自動駕駛研究者瑪麗·康明斯對記者說,沒有駕駛員,航空公司將大大減少薪酬支付、模擬器培訓、醫療保險、住宿津貼、養老保險。這意味著更低的花費,而且,自動飛行還能夠節省燃料,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未來,飛機頭部座位也將不再是飛行員獨享,乘客能夠在飛機最前端享受空中全景,當然他們只是需要支付一些額外的錢。這里僅剩下一個關鍵問題:你覺得搭乘一架無人駕駛的飛機怎么樣?
如果說讓人與機器共同存在是否萬無一失?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承認,人類和電腦可能不是最安全的組合。在其2013年發布的一項長達7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人類使用飛行儀表自動系統會出現一連串的危險。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首席調查官凱西·阿伯特發現,機長平日過于依賴自動飛行系統,會不愿去干涉系統,哪怕他們發現系統并未執行指令。機長們還會混淆自動飛行系統的狀態,報告警告說。
另一方面只要人的權限高于智能系統,那么智能系統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不過,在航空業還有另外一些路徑可循:減少學藝不精的人在駕駛艙內的作用。
接受可能會是最大難題
客運航空公司不太可能優先推廣無人駕駛飛機。當然,全自動化最大的爭議在于如果系統失敗了,將無人接管飛機。比如,一個智能機器飛行員不太可能做出如切斯利·蘇倫伯格2009年1月做的那樣,富有創造性地將飛機迫降在哈德遜河上,從而在飛機引擎故障的情況下避免了傷亡發生。不過,哥倫比亞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災難和技術的法學家布萊恩特·沃克·史密斯說,如果自動系統能夠成功地減少事故的數量和嚴重程度,即使制造商承擔更大份額的風險,其實際的風險敞口可能并不高。
但飛行員并不認為技術可以取代他們。我們復制人類的意識和預測性,似乎就能建造一個無人駕駛飛機,磊夫說,而此之前,這些只有飛行員可以完成。
英國航空公司飛行員協會發言人理查德·圖瑪認同這一點:乘客希望他們的生命是在兩位訓練有素,精神飽滿的飛行員手中。這一點不會立刻改變。
最后再次提出這個關鍵問題:你覺得搭乘一架無人駕駛的飛機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