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虎,北京林鑫沃邦律師事務所債權債務專業律師,法邦名律聯盟北京債權債務專家團團長
我出生在河北邯鄲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邯鄲是一個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名城,是古代趙國首府,這里是成語之都,“邯鄲學步、完壁歸趙、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胡服騎射……均出自這座文化名城,這里也是廉頗、藺相如的故鄉,邯鄲人杰地靈,在近現代更有無數燕趙兒女為社會主義的建設作出杰出貢獻、名留青史。
我的父親是一名教師,所以我自幼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仁、義、禮、智、信“是幾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價值體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尤其是“信”,引至法律的領域即“契約精神”他是民事領域的帝王條款,也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誠實做人、踏實做事”一直是我的家訓。千禧之年我如愿考上了心儀已久的北京大學,攻讀民商法學領域,深刻體會“契約精神”之于民商事領域的重要性,作為一個法律人應將信字作為安身立命之本。
改革開放之后,西方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但如同打開窗戶的同時也吹進了灰塵,尤其是金錢利益對社會的誠信體系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在此大環境下,我依然選擇做一名債權債務的律師,用自己的行動去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作為債權債務領域的誠信規則,因為民商事領域不信則不立。在諸多債權債務的案件中尤其是民間借貸領域,很多債務人為了暫時的利益違背了當初的承諾使得債權人利益受損,在此情況下作為債權人的律師從形式上是維護委托人的合法利益,從本質上更是維護了社會的誠信原則和價值體系,律師不僅應恪守崗位職責,更應肩負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孔子曰:“言必誠信、行必忠正”,盧照齡也說過“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中國人自古講誠信,但習慣將其歸于道德的范疇而未將其納入法律的領域,于是很多情況下在民事活動中滿口的道德成了掩飾其不守誠信的借口,在道德和法律的歸責上我們更應該像塞萬提斯總結的那樣“誠實人說的話,像他的抵押品那樣可靠”,將其引申到了民商領域物的擔保和信譽擔保的高度。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法治中國的理念一定會深入人心,習總書記更是提出了“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有了個案正義才有社會的正義,所以律師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參與者也是建設者。作為債權債務領域的律師有著這個職業的責任感與榮譽感,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誠信體系,堅守“契約精神”,努力辦好每一個案件,讓個案正義去推動最終的社會正義,做一名有社會價值的好律師!
郭延虎,北京林鑫沃邦律師事務所債權債務專業律師,法邦名律聯盟北京債權債務專家團團長。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國合作經濟工作委員會法律部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法律講師、北京大學EMBA特邀講師、全國擔保行業EMBA總裁班講師。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特邀嘉賓,長期做客CCTV-2《經濟半小時》欄目。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聯合法律顧問。中國經濟出版社、中國海關出版社法律顧問。香港上市企業富力地產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