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雜志某一期封面(來源:網絡)
“生不逢時”的管理層持股計劃
公開報道稱,知音傳媒的上市夢,萌發于10年前。而后,在2010年,知音傳媒通過了一份“管理及業務骨干持股計劃”。
按照該計劃,胡勛璧等13人,將獲得知音傳媒控股股東知音文化投資7.266%的股權。先期3.633%的股權,對應價格為2116.9萬元。其中,13位骨干只需個人出資846.76萬元。
如果這一方案得以實施,知音上市后,胡勛璧等13人的身家,或可突破2億元。
“這個持股方案,最初是胡勛璧提出來的。”孫衛星稱。
然而這一方案最終未能實施。招股書顯示,這項舉措在2011年被相關部門叫停。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不允許新聞出版企業高管持股”等政策限制。
現在,在未實施管理層持股計劃的情況下,知音傳媒又一次沖擊資本市場。招股書顯示,知音計劃登陸滬市主板,擬發行不超過1.2億股,募集資金6.9億元。
遺憾的是,就在知音IPO“進入軌道”之際,新聞出版業高管持股的相關政策出現松動。
“知音傳媒管理層持股安排,時機不好。”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高級經濟師郭全中稱,針對國有新聞出版企業的管理層持股問題,今年4月政府發布《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經批準允許有條件的國有控股上市文化公司,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股權激勵試點”。
而該政策僅出臺一個月后,知音傳媒就出現在IPO排隊的行列中。此時的股權架構中,胡勛璧等人沒有持股。
也就是說,即便知音順利上市,這場資本盛宴也與胡勛璧沒有太大關系。
知音進入“后胡勛璧”時代
現在,知音傳媒已步入“后胡勛璧”時代。
2012年5月,胡勛璧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說,如果知音上市的話,“我就可以把知音做得更大,做得更好”。
最近,胡勛璧在內部講話中說,即使知音不上市,目前也是知音發展最好的時期。
按胡勛璧的說法,傳統媒體以外,未來知音傳媒將向6條線發展,包括知音視頻項目、動漫產業鏈業務、文化生態旅游項目、教育項目、建設婦女兒童服務平臺等。
其中,胡勛璧闡述知音視頻項目稱,《知音》每年產生上千個故事,未來要把所有的故事都拍成視頻。
胡勛璧說,他對前景越來越有信心。
美好的前景尚未完全綻放,舵手已然“下崗”。
在管理層持股計劃折戟之后,用29年時間一手打造出知音傳媒集團的胡勛璧,如今在這家有望上市的企業中,既沒有股份,也沒有實權職位。(文中孫衛星、王飛均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