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足金紀念品生銹,是否由于純度不足?昨日,廣東省消委會公布了最新投訴情況分析報告。今年2月,廣東省消委會共接到消費者投訴130件,其中有不少消費者反映,購買的金飾、紀念金幣等都會出現紅斑等“生銹”現象,這是否與黃金質量有關?
經銷商:純度越高越易生銹
黃金價格持續低迷,市場上黃金的消費量也迅速增長。廣州的黎小姐于2010年購買了廣州保稅區創藝貿易有限公司(廣天藏品)的一套郵票金,每件5克一共12件。僅過了3年多,2014年2月黎小姐發現郵票金出現紅斑等生銹現象,于是她找經銷商反映此問題。經銷商回復她說,金子生銹是正常現象,且純度越高越容易生銹。黎小姐認為經銷商在敷衍消費者,于是向省消委會投訴。
省消委會與被投訴方聯系后,對方答復稱廣東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已于2013年5月3日對黃金“生銹”現象作出了說明,黃金出現紅斑或是白斑,為黃金飾品、工藝品的常見現象,屬于制作過程中,生產車間或是模具上有灰塵,壓印之后就容易在成品上出現紅斑。且黃金表面處理越來越復雜,其表面不平更容易藏污納垢,黃金存放的環境比較潮濕等客觀因素,都會使黃金出現“生銹”現象。生銹的并非黃金而是表面的灰塵,因此,經銷商自稱無過錯,并表示不需要對消費者作出賠償。
不過,對于紅斑影響美觀的情況,經銷商表示可為客戶提供免費的專業清洗服務,使貨品恢復原貌。
專家:“銹斑”是生產污染物
近日,省消委會就千足金生銹的問題向相關專家進行了咨詢。對方表示,低純度金飾品表面的“生斑、生銹”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老問題,但近兩年,高純度千足金飾品表面“生斑、生銹”引發新的關注。
專家表示,目前無此方面的相關標準,但經科研發現,這些“銹斑”,其實是納米級的生產污染物,后期與空氣接觸后在產品表面形成的薄膜,“銹斑”的有無與千足金的純度無關,建議消費者保存時注意清潔保養。同時,根據QB/T 4182-2011《飾品標識》,貴金屬擺件的標識中,應包含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為此,省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相關產品時,應選擇去正規商場選購經權威機構檢驗合格并配有檢驗證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