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是山東半島南翼一座年輕的濱海港口城市。 21年前,日照因港設市,海洋和港口是日照發展的最大天然優勢和特色。近年來,日照市搶抓機遇,科學開發海洋資源稟賦,不斷增創新優勢,加快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藍色經濟蓬勃發展。
搶抓機遇,編織藍色夢想
在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建設中,日照地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前沿,又是省委、省政府重點布局的魯南臨港產業帶的核心區,“一體三帶”的戰略布局給日照的跨越發展帶來了日照鋼鐵精品基地、魯南臨海產業區、山西中南部至日照港鐵路大通道、青日連鹽沿海鐵路、新一輪港口規劃建設、中石化 30 萬噸級原油碼頭、保稅物流中心(B 型)、魯南國際貿易與航運中心、疏港高速公路、 青島海灣大橋及隧道開通形成青日“一小時經濟圈”等“十大機遇”以及臨港產業大發展、海洋城市大開發、體制機制創新的機遇。
機遇常有不常在。日照充分發揮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戰略性優勢,按照打造藍色經濟區、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的總目標,緊緊抓住日照鋼鐵精品基地這一重大生產力布局,全力打造藍色經濟區重要一極。日照市高起點、高水平的完善編制規劃藍圖,構建了“海岸、近海、遠海三條開發保護帶”的海岸與海洋空間布局、“一帶三軸八區十大產業”的沿海產業布局和“兩縱三橫”的城鎮體系空間結構框架。積極打造日照魯南臨港產業區核心區、 日照經濟開發區、 高科技園、嵐山經濟區、 五蓮工業園區、 市北工業園區、 區縣工業園區以及大學科技園,大力發展鋼鐵和配套產業、石化和海洋精細化工、汽車及海洋裝備制造業、漿紙及印刷包裝產業、糧油加工產業、木材加工產業、高新技術與海洋新興產業、現代物流和國際商貿產業、以濱海旅游為主的綜合旅游業、現代海洋漁業,爭取利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把日照建設成為我國東部重要的臨海產業基地、區域性國際航運物流中心、濱海文化和旅游名城、海洋科技教育創新區,打造藍色經濟區、 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
藍圖已經繪就,日照藍色經濟之夢,正在加速實現。
乘勢而上,藍色經濟迅猛發展
機遇最青睞有準備、能創新、會干事的人。最近幾年,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中,日照市的城市競爭力排名每年都有大的進步,相對于2007-2008年度的第 14 位,在 2009-2010年度日照在全球經濟增長率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日照名列第八,上升了6個位次。
日照堅持在發展中求轉變、在調整中促發展,不斷增創新優勢,藍色經濟優勢日益顯現,全市經濟進入了總量擴大、結構漸優、質效提高的新階段。
港口經濟活力迸發。24歲的日照港,是中國最年輕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億噸港口。2009年,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8131 萬噸,增速和增量均居全國沿海十大港口之首;全年完成鐵礦石進口量9973萬噸,亦居全國沿海港口之首。今年上半年,日照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13 億噸,同比增長27% ,爭取今年港口通過能力和吞土量均突破2 億噸,遠期通過能力達到6 億噸,構筑起“大宗干散貨、原油、集裝箱運輸和現代物流”四大體系,打造我國著名的大宗散貨出口中轉基地、華東地區重要的雜貨進出口中轉基地、亞歐大陸橋東端區域性集裝箱轉運中心和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
臨港工業迅速發展。港口、岸線、城市、各類園區、 B 型保稅物流中心、魯南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等載體已經完備,日照正逐步形成港口區、工業區、高新區、保稅區、旅游區、高端產業和人才聚集區互動、多點向內陸輻射延伸的發展格局。 全市已初步形成鋼鐵、漿紙、能源、機械制造、糧油加工、石油化工等一批重要臨港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125家,利稅、利潤過千萬元的企業 11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達到1000家,臨港產業大項目帶動能力明顯增強。今年上半年, 169 個大項目中在建項目達117個,開工率達69.2% ,完成投資 134.3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的52.5%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利稅、 利潤分別增長17.4% 、 11% 、 13.8% 。
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取得較大進展。日照以科技研發為先導,重點培育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化工、海洋環保、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涌現出金禾生化、眾山生物、海帝電器等一批科技含量高、 發展勢頭好、 帶動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18 家。建設了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其中清大華創科技孵化園簽約入駐項目54 個。2009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 23.6% ,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16.94% 。 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85.7% ,增加值增長48.3% ,完成改建和技術改造投資62.7億元,增長106.9% 。
對外開放與合作不斷深化。始終堅持把日照放在藍色經濟區、 新亞歐大陸橋和全球大的發展格局中來定位,積極構建“東吸亞太、西聯橋帶、北接半島、南引長珠”的對外開放格局。堅持內外聯動,注重把利用外資、穩定外需與轉方式調結構有機結合起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面推進與中字號、外字號、民字號大企業大集團的戰略合作。2009年共招引推進千萬元以上的項目985個,實際到位資金 268.9 億元,實際到賬外資3.77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招引推進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項目584個,實際到位資金 171.8億元,增長18.9% 。
特色經濟異軍突起。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體育經濟、旅游經濟等特色經濟在日照海洋經濟的藍圖上繪出了一道亮麗風景線。
體育經濟闊步前行。2004年以來,日照市先后承辦了2005 年歐洲級、2006年470 級帆船世界錦標賽、2007年中國水上運動會、2008年、2009年中日韓國際帆船賽、2009年十一屆全國運動會水上項目、2010年中國水上運動會等 40 余項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打造水上運動之都,承辦重大賽事,促進了海洋休閑運動產業發展,拉動了帆船、游艇的研發制造、帆船俱樂部的運營以及配套服務業,這些產業鏈的延伸打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旅游經濟富民興業。近年來,日照以“陽光浴”、“ 海水浴”、“ 森林浴” 構成的濱海休閑游和原汁原味的“漁家樂”民俗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通過修學游、體育旅游、 春秋季會展、 濱海度假酒店集群以及山海資源結合的方式把旺季朝兩端拉伸。2009年,日照市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 1741.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 101.7億元,旅游經濟占到全市GDP 總量的 11.8% 。 濱海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民和漁民致富。
“四大體系”,打造“幸福”日照
以構建現代產業、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四大體系”為戰略目標,日照市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最佳生態宜居城市,確保社會平安穩定,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日照市重點推進生態產業體系、污染防控體系、生態文化體系和生態保障體系等建設,大力發展藍色經濟、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鞏固和發展了日照“藍天、碧海、金沙灘”的獨特生態優勢,城市環境質量一直保持全省第一。近年來,日照先后榮獲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國家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創業城市、聯合國人居環境獎、世界清潔能源獎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日照市始終把民生建設作為全市工作的重要一環來抓。連續多年組織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積極向農村傾斜、向基本公共服務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促進了群眾生產生活的重大改善。在全省率先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立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物價上漲與提高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補貼聯動機制、分類施救機制、五保供養標準動態增長機制、救災減災機制等十大機制,努力提高城鄉困難群眾救助能力和救助水平。2009年,全市財政統籌安排用于改善民生的資金達 41.26 億元,比上年增長 29.87% 。 全年為各類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5973萬元,全市各級通過新型城鄉合作醫療救助城鄉困難群眾55101 人,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4281人,投入資金1.26億元,為21.59萬名學生免雜費、課本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