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酒莊地產”
多年前,房地產和酒,還是南轅北轍的的兩件事。但隨著星河灣、綠城、保利等房企進軍酒業,國內買家出海投資酒莊,一種房地產嫁接酒莊的“酒莊地產”概念,正逐漸興起。
在11月份舉辦的 “中國地產和世界酒莊多元發展論壇”上,就有業內人士對“酒莊地產”提出了概念性的說法。“酒莊地產”可以當作旅游地產項目、文化地產項目,可以作為海外投資渠道來經營,也可以做成品牌延伸。
中國富豪掀酒莊購買潮 多有房地產背景
中國買家入住海外酒莊的出現只不過是近四五年的事情,當時中國買家對于購買酒莊所涉及的程序并不熟悉,因此出售比較謹慎。但隨著中國買家越來越多,行程一股風潮后,在過去的兩年中,法國波爾多共售出72家酒莊,中國人買了44家,占了一半多。在波爾多專門從事中國葡萄園投資業務的人員表示:“目前中國企業及個人在波爾多收購的酒莊,未來5年有望增至200座,之后投資數量將趨于穩定。”有意思的是,在波爾多酒莊的中國買家中,業務大多涉及房地產。
2013年6月下旬,位于波爾多波美候產區的朗克洛酒莊(Chateau L’Enclos)被中國海昌集團成功收購。作為一家集石油貿易、船舶運輸、房地產投資、商業旅游四大支柱產業為一體的國際化企業,海昌集團也想在葡萄酒行業里分一杯羹。在眾多中國投資者紛紛看好海外酒莊收購市場的當下,海昌集團也不甘落后,計劃在波爾多再展雄心——收購25家波爾多酒莊。
早在2008年青島龍海投資集團董事長千金程海燕已出巨資購買了位于法國波爾多的拉圖拉干(LatourLaguens)酒莊。而青島龍海投資集團是一家集房地產開發、葡萄酒進口與銷售、路橋與建筑施工、木業生產出口等業務的綜合性民營企業集團。
而如今,越來越多房企進軍酒品市場,早在2012年星河灣進軍白酒業炒得沸沸揚揚之前多年,綠城已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希斯丘葡萄酒莊園定下設拉子,創立“綠城莊園”品牌。而在2009年底,便已有綠城、保利等不少房地產商已進軍葡萄酒產業。2011年,百利宏控股協議拿下秦皇島市柳河山谷25平方公里土地,建設東方葡萄酒休閑山谷。
投資海外酒莊 醉翁之意在何處
房企出海投資海外酒莊,究竟醉翁之意在何處。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認為,房地產與酒是有聯系的。其指出,在開發商進軍酒業之外,房地產跟酒莊之間還有“酒莊地產”的概念,把整個酒莊甚至土地買過來,可以賣酒,也可以作為旅游度假開發。
“另外,現在很多房地產項目的會所有藏酒的地方,提供飲酒、品酒、沙龍的服務,而房地產開盤的時候可以直接提供酒品開酒會,這是將酒莊和酒的文化與地產相結合,也是一種玩法。”彭澎表示。
而有媒體認為,類似互聯網平臺“圈人”的原理,大型房企有上百個樓盤,業主規模達到幾十萬,將地產的龐大社區資源與酒品結合,有利于銷售,其實不僅酒水,很多東西都可以賣。
“另外,房地產黃金十年造就了很多地產大亨,很多知名房企的品牌價值在快速膨脹。如同恒大品牌嫁接給恒大冰泉,房企品牌的社會知名度打響后,企業可以往其他行業進行品牌延伸。在‘地產酒莊’概念下,房企也可以往酒業找到品牌延伸的結合點。”
正如日前在法國早空難的富商郝琳,據報道稱柏聯集團對酒莊的未來規劃很清晰,包括建度假村,結合中國茶文化和法國紅酒文化,打造品茶品酒中心等。不少中國投資者都會在酒莊內建酒店、球嘗度假村等,除接待貴賓,還可對外營業,發展旅游。
投資海外酒莊需謹慎 回本哪是容易事
中國買家投資酒莊的步伐向世界各地產葡萄酒的地方進發,僅法國波爾多地區,今年年初由中國人購買的酒莊就已達15家,這還不包括非公開的交易。不少中國投資者投資海外酒莊,目的在于借助海外優質的葡萄品種釀造優質葡萄酒,然后在國內推銷。
這門生意看似抓住了近幾年國人對葡萄酒的需求越來越大的趨勢,貌似大有發圍。但有專家站在海外投資角度,勞動力技術工程成本較高,流動性偏弱,還有法律、會計、審計、財務、融資等都會成為制約因素。而站在酒業角度,紅酒在業務推廣、后期知識普及、銷售環節等的投入都非常大,且短時間內不太可能獲利,“酒莊地產”也需要合理、科學地考慮和布局。
收購酒莊并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長線的投資。在第一筆錢購入酒莊后,還需要資金進行酒莊翻新、葡萄品種更換、酒廠設備更新等。通常,如果收購一個酒莊1000萬歐元,企業一般最少還要投入1000萬歐元運營。而最大的風險是文化的矛盾和碰撞。例如在法國有《葡萄酒法》,法國酒莊主遵守嚴格的生產工藝和種植上繁雜的程序,不會做違反《葡萄酒法》的事情,而VDP酒上貼上AOC的標簽的行為,在中國屢見不鮮。抱著能炒出高價的心態,中國投資者需要馬上就可以獲得投資回報,這與當地的工人容易沖突。
此外,海外瘋狂投資酒莊的背后,真想賺錢并不容易。主動出售的海外酒莊一般都屬于無自主品牌的中小型葡萄酒廠,個人投資者也多以購買私人、作坊式生存的小酒廠為主。這樣的酒莊有很大的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