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發小飛機
2012年12月11日,中國民航局、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正式頒布實施,這是繼去年7月《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后又一具有實質意義的利好政策,對中國通用航空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李文倩認為,隨著低空空域改革將于2013年在全國范圍內鋪開,公務機、直升機、私人飛機等都將成為促進內需的增長點。其中,私人飛機的制造對工藝、技術的要求較另兩個機型略低,并且近日部分小型飛機制造企業陸續推出針對大陸市場的私人飛機,未來前景看好。
自低空領域管制松動,中國通航領域的市場潛力隨即引起世界廣泛關注。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相當一部分人群私人資產迅速累積,有能力購買私人飛機的人數超過15萬,而目前已登記注冊的私人飛機數量不到200架。由美國目前2萬架私人飛機擁有量的現況可以推測我國市場最低也可達到1萬架左右。
私人飛機的制造工藝以及對技術的要求與公務機、直升機等機型略有差距,制造門檻較低,目前我國市場中已有不少小型飛機制造企業推出兩座級、四座級機型。該機型也可兼做公務機、飛行員訓練機。由此看出,小企業的表現比中航工業等行業巨頭更為靈活,不僅及時推出機型,更在機型的造價、能耗、續航等方面做足了功夫。低廉售價、輕質能耗是小企業與大企業爭奪市場的最佳利器。
中國通航領域不再是航空制造巨頭的“后花園”,小型企業也將在該領域分得一杯羹。不可否認,中國市場仍將極大依賴海外企業的技術支持,中國企業與海外企業的聯合制造將是未來市場的主導模式。而中航工業與波音、龐巴迪等的“強強聯手”未必符合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如湖北太航星河與美國擎天企業的 “小小結合”或許能在市場中找到一片天地。
中投顧問《2013年第一季度熱點行業追蹤分析報告》指出,政府對低空領域的規劃中,通航市場的打開將用10年時間分三個階段進行,將全國所有空域劃分為管制、監視和報告三種類別的低空空域進行分類管理。而這無疑將進一步刺激私人飛機購買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