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用高昂直接放棄
在國外,奢侈品的維修價格相對較低,很多品牌都為客戶提供了終生免費維修保養的服務。但是國內,奢侈品的維修價格非常高。
記者致電路易威登官網,以包身主體部分有劃痕為由向服務人員咨詢,服務人員表示不提供包身維修的服務。服務人員告訴記者,包身的維修費用比購買一款包的價格還要高,所以不提供維修。但是對于配件的損壞問題則可以受理,至于維修費用要看情況而定。
由于奢侈品包袋的維修費用高,有些消費者干脆放棄維修,把受損的包束之高閣。“我買包從來不修,壞了我就不要了,維修費用太高了。”時尚達人孟小姐如是說。
維修渠道投入不夠
相比國內消費者等不起的維修時間,在國外,奢侈品的維修速度通常不超過一周。而在中國,很多奢侈品牌都沒有維修服務的渠道,一般有維修點的地方,也只是經銷商設立的維修點,通常做些簡單、普通的保養維修,真正的維修需要返回原產地。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奢侈品專家周婷表示,奢侈品牌原產地在國外,如果不在中國設立維修渠道的話,勢必因原材料、制作工匠所在等因素,造成維修費普遍較高。同時奢侈品市場龐大,維修渠道的設立卻極為有限。不過,高額的維修費用不應該全部讓消費者去買單。
世界奢侈品協會消費者投訴中心主任李明艷表示,由于中國針對外資進入奢侈品行業的相關政策較為嚴格,很多奢侈品廠商為降低市場風險,并不設立自己的直屬專賣店,售后服務也因此很難做到像歐美市場那樣完善。
政策保障需確立
中國消費者對于奢侈品近乎狂熱的追求,讓很多企業產生了一錯誤心理:即便是沒有很好的售后服務,產品照樣賣得很好。這樣企業就自然不愿意投入巨額成本來做售后服務了。
周婷認為,近八成的消費者不清楚自己應該享受什么樣的服務,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品牌輕服務的尷尬局面。
此外,眾多奢侈品牌只是培養管理人員和銷售人員,對于專業的技術人員則沒有相應的培訓機制。
她認為,目前我國并沒有針對奢侈品服務的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管理的疏漏促使消費者的維權行為變成了和企業間的博弈。
周婷建議,一方面需盡快出臺相關政策規范行業服務;另一方面要加速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品牌自身要改變態度,意識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良好的服務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