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導或制片的作品:
《白粉街》(舞臺戲)
1989年《銀女》
1991年《浪子悲歌》制片
1993年《黃土地外的天空》制片
2010年《天涯赤子心》監(jiān)制
MV作品:
1996年童安格《收留》MV 飾:醫(yī)生
編輯本段從業(yè)經歷
1954年出生的寇世勛祖籍河南洛陽,原來在臺北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播電視專業(yè)讀書,他很想成為一名演員,于是還沒畢業(yè)就與中視簽約。當時所有認識他的親友都不贊成,因為那時臺灣最紅的秦漢、秦祥林都是英俊小生,寇世勛無論從長相、身高來說,都與之相差甚遠。
一個毀容、瘸腿、沒人要演的男主角,開啟他演出的傳奇。在寇世勛即將畢業(yè)之前,中視制作一檔連續(xù)劇《純純的愛》,男主角遭毀容,整個臉包上紗布。當時中視有七八個年輕男演員,個個都不想演,中視只好翻查基本演員數據,一看寇世勛與男主角大學生背景相符,長得也不好看,當下就讓寇世勛當上第一男主角。沒想到這出戲一炮而紅,播出過程中觀眾打電話要求:“男主角家里不是很有錢嗎?為什么不去整容?”電視臺也從善如流,慢慢把寇世勛臉上的疤縮小,最后只剩顴骨上一小塊,寇世勛從此就露臉了!
寇世勛紅了,可是立即要服兵役,他一度很猶豫,擔心耽誤自己的演藝之路,但是最后還是決定去當兵。因為他想,只要認真、敬業(yè),還是能再紅的。幸運的是他的兵營就在影視公司附近,于是他兵照當,休息時就到影視公司客串演戲,寇世勛的演藝事業(yè)也因此沒中斷,一直都是男主角,從來沒當過配角。
寇世勛在臺灣戲劇圈屹立20年。在他40歲到45歲那5年,臺灣影視圈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閩南語電視劇和青春偶像劇大行其道,適合寇世勛演出的機會越來越少,他被迫遭遇了中年危機。但是寇世勛沒有消沉,堅持去健身房做運動,保持良好的體型。終于,內地導演李少紅找到他出演《橘子紅了》中的大伯,并由此拉開他演藝事業(yè)的第二春。
自從演了《橘子紅了》里的大伯之后,寇世勛因“老爺子”而出名。寇世勛說,老爺子也有老爺子的風采。他力求在所扮演的“老爺子”身上注入優(yōu)雅的共性,即使演老爺子,也不能演得邋里邋遢,希望能成為熒屏最優(yōu)雅“老爺子”。寇世勛在《第一茶莊》里演黃少祺的父親,卻一根白發(fā)都沒有,頭發(fā)濃密度和20年前拍洗發(fā)水廣告時一樣;打籃球打全場也不累。他愛面子,和孫紅雷拍《刀鋒1937》時拍一起跑過鐵橋的戲,他整套西裝、皮鞋,還跑贏孫紅雷!在現實生活中,寇世勛有4個兒女,他還在臺灣開了一個餐廳,主要的客人都是年輕人,有樂隊演出,生意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