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5BM戰斗機性能及參數:蘇35bm戰斗機高清圖片
蘇-35BM戰斗機性能及參數:蘇35bm戰斗機高清圖片
蘇-35BM戰斗機數字化座艙
蘇-35BM的全部傳感器信息都顯示在座艙內2個22.5×30厘米的大型MFI-35彩色 多功能顯示器和飛行員的頭盔瞄準顯示器上。座艙內還包括MAK-35逃生系統、IKSh-1M寬屏平視顯示器和1臺備份多功能顯示器。MFI-35顯示器可以集中顯示飛機的各種飛控數據,顯示器的分辨率達到1400×1090像素;IKSh-1M型平顯的視角達到30度,除了可以用于蘇-35BM外,還可以廣泛用于俄羅斯現役戰斗機的升級計劃和第五代戰斗機上;備份多功能顯示器主要用來顯示關鍵目標數據和導航數據。在去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蘇-35BM座艙圖跟今年莫斯科航展上的座艙圖實際有些區別,2個MFI-35上方的一個顯示器(用于顯示瞄準及導航數據)尺寸有了變化,這說明整套系統仍在進一步完善中。
其他電子設備(3級)蘇-35BM的導航/通信系統為KRNPO-35,同時還使用一套LINS-2000激光陀螺儀。KRNPO-35集成了慣性/衛星導航、無線電導航、數字地圖、光纖和數字式通信設備。數字式通信系統包括2個超高頻/甚高頻電臺,具備類似美國Link-16數據鏈的容量,還有自動譯成電碼的能力。蘇-35BM的電傳系統為4余度設計,發動機控制系統也是目前流行的全權數字式(FADEC)。
蘇-35BM戰斗機武器系統
蘇-35BM是一款真正的多功能戰斗機,它可攜帶俄羅斯現有或正在研制中的幾乎所有 機載武器。除了我們熟知的R-27“白楊”、R-73“弓箭手”和R-77“蝰蛇”空空導彈外,最引人注目的是KS-172S1(R-72)超遠程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該導彈在今年的莫斯科航展上跟蘇-35BM一同展出,并放在了顯眼位置。其可以攻擊高度為3-30000米空域的目標,最大速度達4000公里/小時,過載12G,,最大射程為400公里。“雪豹”-E雷達探測距離超過400公里,完全可以為R-72導彈提供全程制導。蘇-35BM另一種可用的超遠程空空導彈是三角旗設計局的K-37/R-37M,該導彈是裝備米格-31上R-37的最新改進型,其已經成功在試驗中擊落了300公里外的目標。
蘇霍伊還為蘇-35BM配備了多種型號的對空反輻射導彈用于反制敵方預警機和電子戰飛機,這種類型的導彈在西方空軍中比較少見。如三角旗設計局帶沖壓發動機的反輻射型R-77和剛研制成功的反輻射型R-27P/R-27EP(增程型),而蘇-35BM上的L175M綜合電子對抗系統也正好可以為發射R-27P提供制導,而無需占用火控雷達通道。
蘇-35BM的空對面武器最終的標準配置還沒確定。其在這次莫斯科航展上展出時比較引人注目的是3M-54AE反艦導彈和3M-14AE巡航導彈,它們都源于海軍的“俱樂部”導彈系統。前者為3M-54的空射出口型(自用型為3M-54A),后者則是3M-14的空射出口型(自用型為3M-14A)。上述導彈由俄羅斯諾瓦特設計局研制,該設計局跟蘇霍伊關系非常密切,實際上也正是蘇霍伊直接促成了諾瓦特設計局的R-72空空導彈的研制,因為三角旗的R-37M目前只用來裝備米格-31截擊機。現在的情況是,俄羅斯不希望同時裝備兩個型號的超遠程空空導彈,所以R-72很可能用于出口,而R-37M可能用于國內型號的蘇-35BM上。
在執行對地壓制任務時蘇-35BM可攜帶多種空地導彈和制導炸彈,最大載彈量超過8000公斤。如重型反輻射導彈KH-58,其覆蓋頻率寬,射程達到200公里;而3M-55A“亞虹”-M空地導彈則是P-800“紅寶石”導彈的出口型,射程超過300公里。蘇-35BM還可掛載8枚KAB-500Kr電視制導炸彈,或者是同等數量的KAB-500S4衛星制導炸彈以及LGB-250激光制導炸彈;也可以是3枚KAB-1500Kr電視制導炸彈或同等數量的KAB-1500LG激光制導炸彈。未來該機還可掛載正研制中的500公斤級和250公斤級新型制導炸彈,以及80毫米、122毫米、266毫米和420毫米火箭彈。作為蘇-27系列戰機的標準配置,GSh-301 30毫米機炮在蘇-35BM上得到沿用。
蘇-35BM殲擊機的主要參數如下:
翼展14.7米,機長21.9米,高5.9米,機翼面積62平方米,空重16.5噸,最大起飛重量38.8噸,裝備兩臺117S矢量推力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60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約1000千米/小時,作戰半徑2000千米,實用升限18500米,最大可操控過載9g,駕駛員1名301 30毫米機炮在蘇-35BM上得到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