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資者會經常使用到黃金與白銀價格的比率GSR這一指標,以希望判斷出兩個投資品種可能出現的趨勢,結合白銀的庫存數據,這一指標將更有說服力。
作為貴金屬投資的兩大主力品種,黃金與白銀既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又有著一些差異。近期貴金屬投資的利好消息紛紛兌現,如歐洲ESM計劃裁決通過,美聯儲的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也塵埃落定,金銀市場同時得到了提振,黃金、白銀的價格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但是,黃金與白銀價格的漲幅并不相同。黃金與白銀價格的比率(Gold/Silver Ratio,簡稱GSR) 由8月初的59降到了目前51左右的水平,GSR下降說明了在這段時間白銀價格的漲幅要強于黃金。
事實上,黃金與白銀價格并非亦步亦趨。最典型的例子發生在2008年,黃金價格保持上漲,而白銀價格持續跳水,GSR也就隨之擴大。
用GSR判斷金銀走勢
因此,在貴金屬投資中,不少投資者會經常使用到黃金與白銀價格的比率GSR這一指標,以希望判斷出兩個投資品種可能出現的趨勢。
一般來說,黃金與白銀價格的比率越高,說明相對白銀來講,黃金更強勢,增加了對白銀的購買力;相反,更低的GSR顯示出白銀的強勢,黃金購買力的缺乏。歷史上,GSR的數據為16:1,上世紀90年代中期GSR在65~85之間徘徊,此后到目前,GSR的波動區間是30~80,一些投資者認為,當GRS值處于50左右的水平時,黃金與白銀價格較為均衡,像目前黃金與白銀的價格比率就處在這個水平上。
結合庫存量數據更有效
可是,黃金投資專家也指出,單純運用金銀比率變化來做相對走勢交易并非十分科學。
使用黃金/白銀比率GSR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夠消除金銀走勢背后共同驅動因素的影響,減小系統性風險,獲得相對收益。但是,就GSR本身來說,并沒有具體變化規律可言。
因此,我們在進行GSR指標的研判時,不妨把COMEX白銀庫存數據結合在內。原因就在于,與黃金相比,白銀的商品屬性更加突出,它不僅僅是一種投資產品,也是一種重要的原物料。白銀具有的工業屬性使得它的庫存數據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可以參考的分析思路是,庫存周期的變化伴隨的也是相應的價格調整,也就是說,當處于庫存形成階段時,由于產品價格的上揚導致供給逐步增加,同時高價又限制了需求的放大,需求缺口逐漸顯現,價格見頂;當處于庫存下降階段時,供應速度將小于消耗速度,庫存達到最高點并開始逐漸回落,價格會急速下跌,后持續上升。
因此,在我們對GSR數據進行分析時,如果GSR和白銀庫存同時處于階段性高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白銀很可能處于超賣狀態,可以預見的是,隨之而來的周期性需求將會提振銀價,此時適合采取賣黃金、買白銀策略;相反,如果二者均處于低點,說明白銀價格存在被高估的可能,市場往往沒有足夠的能力消化實貨,這會帶來白銀庫存的逐漸增加,價格下跌不可避免,賣白銀、買黃金將會帶來較好收益。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機會并不會頻繁出現,該策略比較適合愿意長期持有金銀倉位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