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管理,這個讓大多數人摸不著頭腦的專業,這兩年突然火爆了起來。
奢侈品管理(luxury brand management)是指有選擇性和專屬性的品牌,能給消費者帶來額外的創造性和情感價值。是一門新興的管理科學。
十幾年前法國一些院校就先后開設了類似專業,但“奢侈風”真正刮起來是在最近,新開課的學校都 是在巴黎的高等商科、經濟類院校,如今這類專業已形成一條龍格局,從選修基礎課到碩士學位和MBA,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選學。
至于課程內容,大部分就是教授上課,理論和一些經典的模型,還會請一些大公司的管理層來上課,另外的時間是去大品牌實習,還有很多機會經常去一些大SHOW,這個可是大家很期待的!”
Vivian說,這些院校一般開設有“時裝市場學”、“奢侈品及服務市場學”、“奢侈品工業市場和管理”及“奢侈品廣告和市場學”這樣的基礎課程,在高學位上,則有更加細致的分類,比如“奢侈品和時裝”企業管理碩 士,除了奢侈品創意、設計外,項目工程一欄就被產品、市場、金融、企業管理、團隊領導等占滿了,幾乎涉及奢侈品行業的各個領域。 “不過,奢侈品管理,實際上還是管理學的一部分,也有的會去高端的汽車營銷、高爾夫球場管理、化妝品公司之類的。所以,讀這個課程最好是有經濟管理學基礎或者設計純藝術基礎的,管理的基礎可以對市場和消費者有一個大體的把握和預測,有藝術基礎的話,在銷售時你能解釋奢侈品的設計內涵。”
據了解,其中就讀的人根本不用考慮到就業這一類的問題。法國某高校奢侈品管理專業曾經做過統計,在入讀的學員中,平均年齡為30歲,入學之前平均工作經歷7年,而其中超過半數在經營管理方面擔任中層以上職務。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工作的“黃金時期”來了個“急剎車”,選擇就讀奢侈品管理專業。
對比之下不難看出,目前國內所開設的奢侈品管理專業,大多停留在“試學”階段。開設奢侈品管理教育是必要的,但國內大學目前針對奢侈品管理課程的設置不夠完善,缺乏市場經驗與真正的師資力量。 “培養奢侈品消費者是件簡單的事情,但培養一個奢侈品管理者則是目前國內教育資源暫時難以達到的。”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首席執行官、奢侈品 經濟學家歐陽 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 帶有“浪費”色彩的奢侈品和令人咋舌的高學費,對于素有節儉傳統的國人來講,很容易刺痛“奢侈浪費”這根神經。然而仔細分析,這個培訓班的大熱并不偶然, 就好比MBA、EMBA、CEO研修班曾經的流行。在某個階段,總有那么一些稱得上奢侈的課程是走在流行的行列里的,去參加的人也許不關心學的是什么,也不在乎學費是多少,只要是時髦的,我就去。